关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解志愿时间: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需要。财政部2012年11月29日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1月1日起执行。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在论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内控理解肤浅、缺乏内控意识造成内控环境较差;未建立内控制度,或是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控制薄弱;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环境;内控制度;预算;监督;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正常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理各项业务事项的方式方法,也包括记账、审核、分析会计信息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算、控制和评价等。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行政事业单位只要存在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它不仅使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而且还妨碍国家资金的安全,所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尤其重要。

(1)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资金多为财政拨款,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或防止个人贪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必须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制度有章可循,规范各类收支行为,确保收入及时入账,未设账外账,合理支出。避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造成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从源头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2)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国家制订各种财政政策的依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杜绝单位内部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串通舞弊,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维护单位正常运行,实现更好地发展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公益事业高歌猛进,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分类、政府采购,公务卡制度,这些措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单位正常运行,适应各项改革,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4)有效预防腐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

在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高的内部管理水平。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同时,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经营活动风险,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理解肤浅,缺乏内控意识,造成内控环境较差

较好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但是内控制度本身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还比较陌生。什么是内控控制,怎样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仍一知半解,比较茫然。有些单位首先从领导开始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轻视内控制度。认为单位已经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现在财政部门又推行了一系列的财务制度改革,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根本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上下不齐心,员工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自己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单位一直以来延续老传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领导权限过大。领导对于建立内部控制意愿不强,认为这样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未建立内部控制,或是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

距离财政部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没有遵照执行财政部的要求,没有用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内部管理,是目前的普遍现象。有的单位只知道要建立内部控制,实现制度管理,至于如何建,建成什么样的内控,如何评价内控效果均无从下手;有的单位用财务管理制度代替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是它只是把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照本搬来了,根本就不符合单位实际;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未严格执行,导致有章不循,内控制度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却未能落实到行动上,只是流于形式,成了摆设。内控方法不全面,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如未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造成审批权限过大;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未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造成内部控制的漏洞,为腐败与违法违规创造了条件。

(3)部门预算控编制不科学,预算控制薄弱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推行,预算控制在某些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不过,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的预算控制仍显薄弱。表现在:首先,预算编制粗放,没有细化项目,未能做到零基预算。比如编制明年的预算,在业务部门没有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只是在当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减,针对一些项目预算的编制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导致部门预算缺乏权威性,约束力低下。其次,预算执行随意大,经费常常跨项目使用,没有按照预算批复执行预算,安排各项支出。最后,编制决算报表时按照预算调整账目,使得财务信息失真,不能反映单位真实的经费使用及财务状况。

(4)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外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一人往往兼任多个岗位,财务人员更少,出纳会计双肩挑,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财务机构挂靠在办公室,更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大部分行政单位或是规模较大的单位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而且受制于单位领导,开展工作缺乏独立性。另外,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只是对一般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