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精选

来源:解志愿时间:

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新时期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群众宣传教育工作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一、群众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文化程度低导致宣传教育效果弱化。由于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看待问题片面偏激,行为约束能力较弱,往往将家庭的经济要求、生活物质欲望都依附于集体甚至国家,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对法律、法规、政策、舆论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需求较少,致使农村宣传教育的实效淡化甚至落空。

(二)宣传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目前,农村宣传教育不能按需施教,多是采取单方面填鸭式,缺少互动性。存在着老套重复、生硬灌输的问题。宣传教育的内容虽然走进了群众的眼里,却没有走进群众的心里,很容易让群众产生厌烦情绪。时间一长,群众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渐渐弱化。

(三)经费投入偏少,不能满足需求。由于地方财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常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很难满足经常性工作需要。

(四)宣传教育工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由于缺乏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影响力。

二、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围绕胡锦涛*提出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突出“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目标和要求,重点开展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营造宣传大环境。

实践表明,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经验。首先要坚持领导重视,高层倡导,提高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程度,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各项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开展。二是要坚持部门协调配合。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打破当前各自为阵的束缚,相互“利用”,相互融合,紧密配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负其责,形成多元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宣传、大联合”的宣传教育新格局。三是抓好阵地建设。在村级组织设立广播室、图书室、宣传栏、扩大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宣传骨干队伍建设,以党建工作推动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发展。

(二)丰富载体,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

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把“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着力解决宣传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的问题,坚持寓教于乐,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一是组织成立宣传小分队,将宣传教育内容融入歌舞、小品、快板、阿肯弹唱等节目中,把舞台、话筒留给群众,让群众作宣传的主体,自编自演,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宣传;二是因地制宜,针对广大少数民族需求,开展宣传教育进牧区、进毡房活动。三是通过典型引导,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少生快富”示范户、“五星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在农牧区巡回宣讲,用身边人、身边事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增强感染力。四是结合全县强势推进旅游业的大环境,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开展集中宣传。五是充分利用“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等主题教育活动,及编印宣传册,组织下乡干部面对面、零距离宣传。六是针对全县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远程教育网络“触角”长、“射程”远、传递快的优势,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七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打造一批有品味、有档次的宣传教育基地或园区,发挥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作用。八是打造宣传教育“品牌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级“文化大院”、新家庭文化屋创建活动,融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名人教育、素质教育、国情国策及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于一体,提高群众文化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按需施教,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

宣传教育要紧密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针对不同对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在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青壮年侧重技能、科学种养植技术培训,对老年人开展保健知识培训等,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以此提高群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宣传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总之,通过实施一系列新举措、新方法,当前群众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群众的文化理论素质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将明显的改变,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充分彰显。必将对加快我县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两个可持续示范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我们党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强调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领群众结合起来。因此,教育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政治功能,是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大抓基层”要求的务实举措,还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县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探索推广在服务中教育引领群众的“四四”工作机制,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出这一课题,一是切合强化农村党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功能,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也多次强调,要推动党组织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教育引导群众上持续用力,解决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法治化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都为推进教育引领群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符合强化群众工作的新变化。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各种期盼不断提升,部分群众的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和参政能力不强,有时对党的政策和主张不理解,甚至抵触和反对。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必须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加强教育引领,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把广大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充分理解和相信党委政府努力为人民谋求福祉的决心,理性合法地表达访求,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适合强化自身建设的新挑战。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一些外部因素的负面干扰与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政治功能弱化、服务方式单一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不愿深入基层“问计问政”,不能深入群众“问寒问暖”,不会深入一线“问需问缺”,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制约了党组织的功能发挥。这些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挑战新要求,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政治引领、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使党的思想理念、政策主张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追求,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主干线、凝聚党心民心的主渠道。

【具体做法】

如东县委在深入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推广教育引领群众“四四”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在服务中教育引领群众、在教育引领中更好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具体做法是:

一、打造四大平台,突出思想引导。一是举办“理论课堂”。完善三级教育体系,建设“扶海学堂、周末讲坛、一线课堂、先锋讲堂”等理论教育平台,发挥县理论讲师团成员、镇区党校教员、“百姓名嘴”等骨干作用,常态化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通过“田间党课”、“船头党课”等小型、灵活的方式,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全年各镇区理论宣讲活动达到150多场次以上。二是组办“草根讲堂”。注重从普通群众中的创业标兵、致富典型、道德模范中挖掘典型事迹,形成宣讲材料,注重从村居干部、种植大户、大学生村官等基层群众中培育“草根讲师”,组建“百姓宣讲团”,积极开展“百姓故事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让普通人讲身边的故事,将深奥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内容故事化,以深入浅出地方式弘扬重礼崇德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创办“文化礼堂”。实施“文化惠民百村行”活动,利用“流动放映队”、“普法大棚车”、“黄海新剧团”等县级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正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重视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建设,镇区组建演出小分队50多支,自行编排各类节目400多个,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推动“乡音”传“党音”,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趣。四是开办“空中学堂”。利用如东政府网、“无线如东”客户端等信息化平台,每天准时推送党务政务信息等,培育群众爱党爱国、崇德向善的价值认同。镇区通过远程教育网等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远教课堂”,传递新风尚,播撒正能量。村居充分发挥有线广播“小喇叭、大课堂”作用,通过自办节目教育引领群众自觉传承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

二、倡树四类典型,强化行为示范。一是坚持以身边群众的先进事迹鼓舞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最美如东人、寻找身边感动”等评比活动,努力发现“凡人善举”、举荐“平民英雄”、褒扬“最美人物”,弘扬“厚德笃行、扶海越江”新时期如东精神。组织“五好家庭、最美婆媳、孝老标兵、诚信模范”等评选活动,培树8类群众身边的平民典型,用身边典型的鲜活事迹引导群众知荣辱、讲奉献、树正气。二是坚持以普通党员的模范作用引领人。建立农村党员承诺、评议制度,推进党员立足本职、履职尽责。严格“统一活动日”制度,组织集中学习,引导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引导党员带头讲科学、破旧俗、守纪律、顾大局,进而团结带领基层群众共同弘扬新风、倡扬正气。三是坚持以基层干部的表率行为带动人。注重从源头上选优配强村干部,常态化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开展“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如东县最美村官”评选表彰活动,编印事迹材料,实施立体宣传,倡树一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典型,用基层干部扎根基层、默默无闻、敬业奉献的高尚品格教育感化群众,形成行动自觉。四是坚持以志愿者的真情服务凝聚人。以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村官、青年团员等为主体组建村居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常态化服务活动。全面推进400平米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进村居、进户头”活动,每名志愿者都认领服务项目,每个群众诉求都有志愿者认领,形成“志愿者真情服务、群众广泛参与”的生动格局。

三、抓实四个重点、融合党意民心。一是倾听民意,注重社情疏导。开通民情信箱、民生微信,畅通民情表达渠道。建立“定人负责、定点巡访、定期研判”民情征集疏导机制,定期汇总社情民意,分析研判形势,反馈办理情况。推进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管理,扎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和矛盾调处工作,形成“收集?汇总?办理?反馈”衔接紧密的民情疏导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广纳民智,强化民主协商。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卡、召开座谈会,定期征集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基层民主论坛、干群对话会、民主开放日”等做法,扩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旁听党组织会议、评议党组织班子,使基层党组织决策和服务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三是善解民忧,优化诉求回应机制。编制便民服务菜单,发放党员服务卡,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满足基层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建立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领导包案等群众诉求办理制度,推行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包案处理等做法,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人、排百家忧、解百家难”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帮扶中教育群众,在感化中引领群众。四是汲取民力,共建美丽村居。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村居能手找准发展项目,带头创业致富,进而反哺乡里。举办“经济发展汇报会、亲情回归恳谈会”,多方与在外成功人士进行联络,加大政治关心和事迹宣传力度,引导其支持捐助家乡公益事业,或积极回乡创业,进而引领广大群众用义务劳动、捐资助物等方式参与村居建设。

四、健全四项机制,优化工作保障。一是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依据部门工作性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宣传部、政法委、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将教育引领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务求实效。二是健全联系群众机制。以维护群众利益,以了解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主要任务,建立调查研究、驻点联系、挂职任职、来访接待、谈心谈话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直接联系群众的过程中锤炼党性、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树好形象。三是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教育引领群众的新办法,总结提炼固化的长效机制并系统推广,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同时充分运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舆论导向,营造教育引领群众的良好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四是优化工作考评机制。把教育引领群众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评范畴,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加大群众工作责任追究力度,切实用好考核评议结果,形成鼓励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导向。

【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推行教育引领群众“四四”工作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更加扎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因民心凝聚而充分彰显。8月3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整版聚焦、深度报导,引起广泛影响。其主要成效如下:一是广大群众爱党爱国意识不断增强。全县开展“送党课到基层”理论宣讲1250多场,组织“百姓宣讲团”宣讲285场次,“文艺惠民百村行”活动累计演出1500场次,利用信息平台推送党务政务信息3万多条,利用村级有线喇叭播出教育引领自办节目2630多期,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价值体系有效地教育、武装群众,进而统一群众思想,构建价值认同,形成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平民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全县组建“榜样如东”事迹报告团巡讲45场,举办“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围垦精神主题报告会15场,评选8类群众身边典型550多人次,扎实推进“114”惠民服务行动,党员为群众提供服务55000人次,用凡人壮举影响带动群众、示范引领群众,进而团结带领基层群众众志成城、开拓前进。三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全县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率100%,党员旁听各级党组织会议2215人次,通过民主协商机制决策村级重大事项1048件,节约资金1850多万元,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3200多条,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241件,在科学决策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效推进党的主张与群众意愿有机统一,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法制化进程。四是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成效不断彰显。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网格化”设置模式,恢复村民小组2058个,党员中心户8537户,排查收集社情民意近3万条,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民生问题4600多件,建成村级“一站式”便民大厅256个,受理群众诉求3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42%,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双赢效果。

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一、当前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群众利益与地方发展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如某地一领导面对记者采访时竟质问“你们究竟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

(二)工作方法落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党员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少数基层党员中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现象。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三)不会协调群众利益。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少数党员干部不会协调群众利益,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采取“拖、躲、捂、推”的办法,既:遇到难题绕着走,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前门来,领导后门溜,群众烦心事,一躲了之;怕暴露问题,影响升迁,掩盖矛盾蒙混过关;对群众的诉求推来推去、转来转去,让群众跑来跑去。

二、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分析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是因为我们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念,为广大穷苦百姓打天下,谋福祉。当我们党执政60年后,党内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极少数党员干部更是见利忘义,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二)作风飘浮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深入基层的扎实工作作风。一些干部工作在县里住在市上,或者工作在乡镇住在县城,下基层也是车来车往,蜻蜓点水,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也认不到干部。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作为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看见上访群众就头痛。遇到群体性事件,就束手无策,举措失当,驾驭不住局势。一旦为群众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大肆宣传,自以为是。群众形象地说:交通便利了,干部离群众反而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反而更难了;干部文化水平高了,群众工作水平反而降低了。

(三)工作目标错位漠视群众需求。发展是第一任务,但也不是经济繁荣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今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却降低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时牺牲本地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甚至漠视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所以有识之士指出:干部在GDP的迅速增长中陶醉,而群众却在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不断下滑中埋怨。当前,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希望党和政府化解他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被剥削感,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被侵害感,社会保障有限导致的不安全感。作为执政党,我们不能回避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

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教育局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立足现实,注重具体问题、突出问题的解决,把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实”,切实让广大群众和师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进基层,征意见,查问题。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各科室负责人及工作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各区县、学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区县教育局党政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个别访谈“零距离”交流做实“五必访”,即:领导班子及成员存在的问题必访;机关事业单位及窗口服务单位党员干部存在问题必访;校长队伍存在问题必访;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必访;学校工作存在问题必访。在走访访谈中,收集到意见、建议108条,收集反映突出的问题20余个。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调研组进行分类梳理,采取意见交流、简报通报等方式责令限期整改。

促公平,保安全,构平安。加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管理,建立完善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度,确保每一个适龄残疾儿童都有均等入学的机会,特别关注残疾儿童上学行路难问题。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广泛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丰富留守儿童课余文体活动,充分让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开设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培养其积极进取、阳光自信的心态。加强应急逃生演练。把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指导学校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固化师生应急逃生线路,有力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截止3月底,全市2510所学校,共开展了2853场次应急逃生演练,师生103万人次参加了应急逃生演练。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蛋+奶”模式、食堂供餐模式的食品、饭菜实施全环节、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学生吃得安全、可口、放心。

严措施,夯基础,惠民生。加快推进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建设、食堂建设、教师周转房(休息室)建设、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等“四大”工程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所期所盼,让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城市化的教育。市教育局对项目工程建设实行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定点联系制度、督查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现场会经验交流制度。目前,规划建设的129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861个,竣工163个。

抓规范,出重拳,严管理。始终坚持维护人民对教育的利益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群众关心的部分教师师德失范、为教不廉等问题,市教育局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正风肃纪。对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国家助学惠民政策、执行严禁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等情况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国家教育惠民政策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和学生课业负担。出台《宜宾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进一步细化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分办法,学校与教师签订《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今年2月以来,收到群众反映教育乱收费7件,查实3件,对违规收费48271.2元全部清退,对违纪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切实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形象。

党员干部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发挥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