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志愿 > 中国梦 > 列表

十八大重要内容,十八大重要内容范文

来源:解志愿时间:

十八大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站在时代高度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出新部署,充分体现了*、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的深远筹谋,表明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决心意志和使命担当。我们要深入领会和全面贯彻《建议》部署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为强国强军提供战略支撑。

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议》把这一战略落到规划之中、变成路线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

立起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大方略。任何一个大国、一个执政党,在治国实践中都要面对如何处理经济与国防的关系,这是一个事关国之兴衰、民之福祉的战略问题。我们党对此高度重视,从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毛*、邓*、江*、胡*先后提出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重要思想,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之路。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提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核心要义是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这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之举,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内在反映了执政兴国理念方略的与时俱进,必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大的跨越。

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两千多年前的政治家商鞅有句名言,“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古今中外国家民族兴替沉浮的历史证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物质基础。今天,随着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竞争力、军队战斗力的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度更深;网络信息时代的军队建设、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是军民一体的,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能源资源的依赖性空前增强,不走融合发展之路将难以持续。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实现安全与发展、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还应看到,国防建设绝不是纯消耗性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得好,不仅产生军事效益,还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的“曼哈顿”“阿波罗”计划,我国的“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壮举,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发掘融合发展这个潜力点、增长点,有利于培育发展的新动力,打开发展的新空间,推动“中国号”航船破浪前行。

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抉择。鲜明提出中国梦,吹响了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进军的新号角。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我国由大向强,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风险挑战也在增多,必须同步提升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否则就大而不强、外强中干,民族复兴进程就有被打断的危险。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利于我国保持发展态势、增强发展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石。总之,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将中国梦强军梦融为一体,统一于*伟大事业,贯穿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制胜之基,必将谱写开新图强的时代篇章。

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带引领性的任务。当前,“民参军”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军转民”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还有很大的拓展深化空间。《建议》明确,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我国正在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太空、网络是军事竞争的战略领域,也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必须举全国全军之力,军民一体运筹,共同研究论证,把握融合发展的新需求,选好突破口,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2009?2020年)》等,已将发展军民结合海洋技术作为重要内容;在北京、上海、陕西、四川等省市,已建成多个空天产业军民融合孵化转化平台;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产生重大效应。下一步,要打破二元分离架构,坚持统放结合,坚持技术、人才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如航天领域,国家将整合分散的军、民战略性基础性空间基础设施,统一构建国家公益性航天系统,按需向政府和军队开放,发挥其最大价值。要大力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平台,催生新技术、孵化新产业。总结推广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试点经验,选择若干战略地位重要、军事需求突出、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持续加大投入、搞好扶持,开展军地联合创建示范区活动,带动资源要素向新型安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汇聚,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升级。

密切军政军民团结。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可靠保证。必须从传承我党我军政治传统、巩固力量之源和制胜之本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地位作用和重大意义,汇聚亿万军民同心实现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军地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军和武警部队要践行根本宗旨,积极支援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紧跟“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参与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提高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安保警戒等行动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三、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发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号令,各级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强的组织领导、务实的举措办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各级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把军民融合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科学筹划,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摒弃军民融合是“地方帮军队、经济支持国防”的模糊认识,在抓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国防建设,或当成额外“负担”。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防止“我的地盘我做主”“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等现象。各行业系统要自觉抵制“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不良问题和倾向。军队要在大局下行动,该开放的资源要开放,该社会化保障的要交给社会,能依托地方的不搞重复建设。军地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分工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强化战略规划。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要对统筹建设“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依据国家安全战略、发展战略、军事战略及相关专项战略,研究制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国家和军队“十三五”规划同步论证,编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一批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和项目,为军地组织实施建设提供基本依据和有力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应制定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计划,拿出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标准、要求,明确具体举措。要加强军地协调和检查督导,及时解决矛盾问题,强化规划计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强化改革创新。改革是时代主旋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成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等重大任务,破旧局开新局。要更新思维理念,打破自我封闭循环、大而全小而全的“圈子”,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要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沟通渠道,建设多元融合平台,破除“玻璃门”“旋转门”问题。要创新途径方法,广开社会化融合渠道,积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目标、项目、绩效管理,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强化法治保障。厉行法治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提高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快立法进程,尽早出台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填补行业领域规章空白,重点完善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军品采购供应、知识产权保护、“民参军”市场准入等法律法规,构建系统完备、适用管用的军民融合法律法规体系。党委、机关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抓好国防教育和普法宣传,激发全民参与国防建设热情,依法尽好国防义务。要厘清各级各部门抓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权力边界和执法要求,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准确把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

《建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部分,明确了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总的是,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能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积蓄雄厚力量。《建议》部署了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全面领会和把握。

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布局,也是要努力达成的新形态。近些年,各级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军地资源共享程度得到提高,一批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同时,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不够、融合领域范围相对较窄、融合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有些领域军民之间资源共享效率低下。对此,深刻指出,军地资源统筹上问题不少,抢着上项目,重复建设,浪费巨大。塑造新的格局,一要坚持全要素融合,改变重有形轻无形、重硬件轻软件、重要素轻体系的观念做法,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形成整个国家和全部生产要素、全部资源在两大体系中“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二要坚持多领域融合,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由经济、科技、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地大联合、全方位大融合。三要坚持高效益融合,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改变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的习惯做法,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做到一份投入、多份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国防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目的,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议》强调,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并明确了五个方面要求。一是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就是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形势下政治建军方略,革弊鼎新、固本开新,恢复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大力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确保一切行动听从*、中央军委和指挥。二是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就是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统筹传统安全领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统筹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优化构建同使命任务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相适应的力量体系、战场体系、保障体系,加强实战化训练演练,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三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就是重点发展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需的先进力量和手段,提升我军新质战斗力。四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如期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在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改革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重塑军队组织形态。五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转变治军方式,建设人人遵章守法、处处依法办事的法治军营,锻造律令如铁、威武文明的钢铁之师。

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体系。这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主要由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分领域组织实施,面临不少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建议》明确,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三个体系”: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就是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统一负责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国家和军队现设有相关专委、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如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调小组、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导小组、依托地方培养军事人才机制、国防动员委员会等,要有机整合,理顺关系,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二是工作运行体系,就是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领导管理体制调整,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现在,军地各级都存在“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的状况,必须强化国家主体责任,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归口需求、规范对接、统筹资源,实现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三是政策制度体系,就是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军民融合的任务内容、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奖励惩处等。现在,各级对“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多做工作多吃亏”的现象反映较多,要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拆除军地之间、部门之间利益固化的藩篱,增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十大要点解读

2013年三中全会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布局,而这个布局的主线就是“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五年规划,也是国企改革方案之后最值得期待的中央文件。我们结合历次五年规划的经验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梳理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关键领域:经济增长、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收入分配(关键是扶贫)、人口老龄化、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PPP)、国企改革、军民融合。

五年规划全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我国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已制定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其中很多规划引领了中国经济的重要转折。最早的一五计划确定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中国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而近期的十五规划首次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十二五规划开启十大战略新兴产业。

“十三五”规划注定会成为最关键的五年规划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时间截点前的最后五年,特殊时点决定了“十三五”规划将更加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一方面,为完成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两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GPD平均增速需达到6.5%;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而新经济尚未崛起、人口红利消失、出口引擎失速,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型迫在眉睫。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4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公开招标宏观经济、教育、农业、房地产、国企改革等领域的25个重点课题。各课题中标单位于年底将课题成果提交至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初步思路后交至中央。初,再由中央委托各部委,形成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议。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最终将形成两份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简称规划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规划建议属于党的文件,由中央办公厅、中财办、深改组负责,15年中已经上报,10月份在五中全会审议后对外公布。规划纲要则属于国务院文件,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规划司等负责制定,下半年提交,两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审议后公开发布。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同步制定、双向沟通,因此10月份即将发布的规划建议可被视为“十三五”规划的初步版本。

十三五规划尚未公布,我们如何分析?十三五规划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依据党和国家一系列相关文件框架编写。第一个依据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是*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总体发展思路。第二个依据是国务院层面的各类指导意见、办法及规划,这相当于国务院为落实三中全会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其效力依次递增。第三个依据是各部委发布的文件和方案,这相当于各职能部门为落实*和国务院思路而制定的具体措施。从政策效力上讲,*高于国务院高于各部委,但从政策细节上讲,各部委制定的文件最为具体,而且最贴近最新实际,现实意义更强。第四个依据是以往的五年规划。根据以往经验,五年规划主要涉及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社会文化、人民生活、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改革开放等大议题。

综合上述四个依据,我们梳理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关键领域:经济增长、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收入分配(关键是扶贫)、人口老龄化、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PPP)、国企改革、军民融合。

一、增长目标:不一样的7%

纲举目张,经济增长目标正是宏观政策的纲。短期来看,每年两会上制定的年度目标是宏观政策的主要参考,而中长期来看,宏观政策的走向则与“五年规划”中制定的五年增长目标息息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个五年增长目标将如何确定?根据以往几个五年规划,我们大体可以总结出几条规律:

第一,增长目标一般是0.5%的整数倍,比如近四个五年规划的目标分别是8%、7%、7.5%和7%。变动的幅度也以0.5%为基准单位。

第二,实际增长速度一般会远超增长目标,这意味着在制定增长目标时一般会留出较大的政策余地。从过去20年的四个五年计划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目标从未失手。按照十二五目前进度,只需达到3.1%的增速就可以轻松达标。

第三,增长目标的变动方向和实际增速的变动方向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增长目标一般会充分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也对后面的宏观调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增长目标下调或上调后,实际增速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或上升。

第四,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增长目标也不会大幅下调,增长速度会更接近增长目标。比如,十一五实际增长11.2%,超出目标3.7个百分点。十二五经济大幅下行4.2个百分点,但目标仅从7.5%下调到7%。

展望十三五时期,为了完成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假设增长7%,那么十三五期间只需要年均6.6%的增速(但在近期的专访中的说法是7%),因此,从主观角度看,中央并没有太大必要把目标定高。而从客观角度看,资本、劳动、土地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增长要素都有下行趋势,十三五继续保持7%的增速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如果中央依然按照传统的规律来决策,十三五规划毫无疑问应该将目标定在6.5%。

但十八大以来,依靠过去的经验进行预测变得越来越危险,同样,十三五的目标也可能会打破过去的规律:也许6.5%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但7%可能才是更合情的结果,因此最终目标很可能定在7%。第一,中央认可的经济增长中枢应该在7%左右,如果按照传统规律,定在6.5%能留出较大的政策空间,但政策之“锚”的作用不明显,导致目标形同虚设,而如果定在7%,“锚”的作用更明显。第二,以7%为目标并不意味着实际增速会大幅高于7%,也不意味着中央不能容忍增速跌破7%。第三,目标从最初的6.5%上调到更乐观的7%意味着宏观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积极,这种积极将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上,未来政府代替私人部门加杠杆仍是大趋势,托底经济、防范风险,而这也要需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作为支持,货币政策也不会坐以待毙。

二、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的内涵并不局限于“互联网+”。从存量上看,中国的信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中国信息产业消费规模为2.8万亿元,贡献GDP0.8个百分比。从增量上看,在居民信息消费多样化与政策引导的刺激下信息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8%,而根据工信部的预测将增长15%达到3.2万亿,成为增长新亮点。预计十三五时期,信息经济仍将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上下游产业链为市场提供投资机会。

1、市场关注的方向:

①信息与产业融合。信息融合最早应用在军事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一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如前期被市场热炒的基因芯片(在芯片表面固定探针,通过与芯片探针杂交测定核酸序列)、基因测序(从血液和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锁定个人病变基因以提前预防和治疗)等。

二是与制造业的融合,如物联网(利用网络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机器和人员等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远程管理控制)、现代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器手或多自由度的机械装置,可按照编排的程序运行)等。

三是与服务业的融合,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特点降低成本,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如“饿了么”(餐饮O2O平台)、许鲜网(在线水果B2C平台)对所在领域的传统企业形成冲击。

②大数据。大数据本质上是通过长期跟踪与搜集个体数据,对存量数据进行分析后提供智能与个性化的服务。大数据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应用范围广,大数据技术可用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公安侦查、招商引资等领域;二是目前大数据产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金融、通讯、交通等数据主要掌握在政府手里,存量数据融合与可视化程度低,经济价值尚有待挖掘;三是政策加强引导,9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争取到2018年建立国家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加快数据强国建设。

③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安全一切信息经济都没有保障。从个人角度看,国民隐私安全意识在增强,对金融、通讯、物流等行业系统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从国家层面看,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唯一负责具体业务的小组。

④智慧能源(600869,股吧)。智慧能源指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使能源开发、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更加智能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和能源制度体系。能源产业的智能化,以各环节的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搜集数据以实现产业链优化。智慧能源是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目前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大规模商用仍需时日,需要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智能化是实现路径之一;二是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占比63.4%,提高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压力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⑤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指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有效集成于地面交通系统而建立的大范围与全方位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的基础,搜集多种信息后传输至交通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处理后将信息反馈至交通参与者,并结合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等系统实现出行策略最优化。

2、相关市场主题:

①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25.61%,同期上证综指下跌3.71%);

②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52.77%);

③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44.62%);

④大数据(大数据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55.06%)。

三、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一是制造业活动收缩,服务业繁荣有助于对冲制造业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二是服务业吸收劳动力能力强,未来传统产能过剩行业过剩产能将继续去化,服务业发展有助于实现劳动力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缓解就业压力。而服务业的发展关键靠扩大开放。

1、市场关注的方向:

①民营银行。第一,利率市场化以扩大市场准入条件为基础,信贷资源供给来源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资金需求方议价能力,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实质上处于同等地位。第二,民营银行有较大增量市场。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民营银行定位于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而融资难、融资贵是现阶段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顽疾之一,民营银行面临旺盛的资金需求。第三,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高,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就发起筹建第二批民营银行表达了意向。

②民营医院。一是民营医院有助于减轻财政负担。公立医院多为事业单位,财政对其日常经营提供补贴。公立医院私有化后,社会资本方可整合上下游医疗设备、药品等产业链,通过医院定向采购的方式销售设备与药品,上游产业链所获利润来弥补医院经营的亏损,实现总的盈利。二是医护人员有激励参与医院转制,一方面可获得市场化收入,另一方面工作年限可不再受年龄限制。三是社会资本管理与运营效率更高,可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③体育产业。第一,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大,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例仅为0.6%,而同年美国体育产业占GDP比例高达3%。第二,高层重视体育产业发展,足球改革议题进入深改组讨论,国务院也发布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三,冬奥会作为*任内唯一大型国际赛事,国家将大力加强推广与宣传工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又一契机。对资本市场而言,可关注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体育器材、体育装备、赛事运营与转播等的企业。

2、相关市场主题:

①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27.28%);

②民营医院(民营医院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38.41%);

③医疗服务(中信医疗服务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43.86%);

④体育指数(体育指数年初至9月14日上涨20.02%)。

个人学习党章思想汇报 十八大党章思想汇报

学习党章思想汇报3篇 十八大党章思想汇报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学习心得体会汇总篇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学习心得体会十篇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述评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创新境界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成就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