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黄山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各项工作充满挑战的五年;也是全市上下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五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紧紧扭住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全力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05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3美元;财政收入92.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3亿元,年均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5亿元,年均增长16.1%;外贸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年均增长13.8%;市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66.3亿元,年均增长15%;住户人均储蓄存款38884元,居全省第4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0元,年均增长1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年均增长13.7%。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始终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精准发力、聚焦突破,着力“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240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2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639家,是“十一五”末的2.46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90.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7倍;农业增加值55.8亿元,年均增长4.1%。全省首家茶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建成90余条茶叶清洁化生产线。黄山区、休宁县分别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总数列全省第一。制定实施《黄山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规上工业企业达52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50户、较“十一五”末增加8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年均增长1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25%。“十二五”时期,全市各类园区累计开发面积40.8平方公里,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88.8%,较“十一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永新股份公司进入中国创新型企业百强。坚持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晋级5A级景区;旅游接待量46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亿元。我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首个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黄山风景区荣获全球首个世界优秀目的地景区,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参与制订《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黄山旅游集团连续7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设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54.9亿元,年均增长10.1%。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十二五”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0个,完成投资12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合福高铁、绩黄高速、黄祁高速建成通车,黄山人民期盼已久的月潭水库项目正式开工,黄杭铁路、歙黟一级公路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3位。高铁黄山北站和歙县北站、高铁客运枢纽、玉屏索道改建、黄山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运营。花山大桥、文峰桥建成通车,市图书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公用服务设施建成使用,新建和改造提升新安江公园、江心洲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新增8.1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6.8%,位居全省第一。扎实开展“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步伐加快,黎阳IN巷建成开街,屯光、汤口等8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全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3.3%提高到51.8%。扎实开展改徽建徽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徽州区、黄山区、屯溪区荣获安徽省2013年度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我市荣获全国无障碍建设创建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在中部六省率先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桂冠。歙县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屯溪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完成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6个精减为32个,区县政府工作部门减少到24个以下;理顺了区县市场监管体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两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公布施行,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和行政审批项目分别精简70.6%、52%,实现90%以上行政审批主体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机构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稳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实有市场主体8.7万户,比“十一五”末增加64.2%。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4户,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2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黟县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屯溪区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探索农民资金互助社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任务。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挂牌运营,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综合型农林资源交易平台。成功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山对话会、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黄山年会、中国-东盟媒体论坛、国际旅行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我市与瑞典瓦拉市、德国斯特拉尔松德市缔结友好城市,黄山风景区与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柬埔寨吴哥窟景区缔结友好景区。黄山屯溪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黄山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台湾居民口岸签注获批启用,开通境外航线6条。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对接,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4家世界500强、15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我市。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生态、文化优势日益彰显的五年。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批。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第一轮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太平湖成功争创国家湿地公园。歙县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组织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9%,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祁门县获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实施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项目,确保了黄山松的安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全面启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依法有序推进古民居产权流转改革,“百村千幢”工程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徽州府衙修复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新增国保单位14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6处、中国传统村落68个。深入推进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人,新增国家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1处。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9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1.5亿元、年均增长11%。《大黄山》电视纪录片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五年。扎实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79家、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不足10%提高到98.7%,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5所。实施校舍安全项目202个。黄山区、休宁县、黟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认定。组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生6300余人,安徽省行知学校、黄山旅游管理学校进入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改扩建项目基本完成,新安名医堂开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1.04%。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适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入选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成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我市著名运动员吕秀芝先后在奥运会、亚运会、田径世锦赛上取得佳绩,张世腾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勇夺金牌。圆满完成第八届、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建成精品社区40个。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认真办理信访事项,深入开展平安创建,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成功捧回“长安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圆满完成了国防动员实兵演习,民兵整组、兵员征集、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5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连续12年获得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坚持每年将财政新增支出的90%以上投入民生,“十二五”累计安排民生类资金510亿元,为“十一五”的3.3倍。累计滚动实施48项省市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考评先进市称号。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93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6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并按时足额发放,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9.1万人次。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452万元,累计解决或改善4.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12~每年实现2万人左右稳定脱贫。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16万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解决了33.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农民人均受益2617元。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我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认真落实“三个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深入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治和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考核评议,认真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市民连线”、“市民热线”、“市长热线”和“市长信箱”,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全力配合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支持市政协开展专项调研、专题协商。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黄山市改革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精准发力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及时出台了贯彻落实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促进重点产业发展“1+12”政策体系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财政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旅游接待量增长12%,旅游总收入增长13%。坚持招商引资增后劲。建立完善市级领导推进重点招商项目等制度,组建6支专业小分队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积极开展驻地招商,海亮集团生态农业、超威集团动力能源、安徽神剑新材料、浪潮云计算产业基地、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等一大批项目成功签约,中建材黄山新型显示材料基地、“欧洲之星”欢乐谷等项目开工建设,“讯飞爱途”智慧旅游、京东商城黄山馆上线运营。全年新签项目到位资金131亿元、增长9%。坚持改革创新添活力。全面推进黄山旅游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黄山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行市直单位的国有房产和经营性资产统一管理、市场化运作。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文化旅游板(黄山专板)顺利开板,首批50户企业集中挂牌,首只产业投资基金安元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和首只市城市发展基金设立,黄山城投集团有限公司9亿元企业债成功发行。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新模式,黄千高速等5个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库。黄山口岸落地签证获批,黄山机场免税店投入运营,新认定黄山百大、猴坑茶业、超港食品等8家离境退税商店。稳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新登记企业3836户、增长54.9%。我市荣获全国“十大创客之城”、“十大最具文化创意旅游城市”。坚持统筹城乡抓建设。黄山经济开发区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环三片”建设,205国道改建及梅林南路、黄山路人防地下商业街等项目开工兴建,中心城区排污口治理、垃圾处理、节能照明、交通拥堵节点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加快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我市荣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示范城市”称号。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度5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成,5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扎实推进,歙县雄村镇、黄山区庄里村和黟县卢村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坚持绿色发展强优势。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农药集中配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首次写入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入选中国改革十大年度案例,新一轮试点启动实施。太平湖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稳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实施屯溪一中、屯溪四中和市实验小学联动搬迁,优化中心城区教育布局。统筹做好社保、就业、文化、卫生、体育和食品药品等各项工作。加大精准扶贫力度,1.8万人稳定脱贫。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我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成就令人振奋。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开拓进取、久久为功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黄山现代化建设的中央、省驻黄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产业支撑不足、财源增长乏力,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稳固,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等工作涉及深层次问题和较大利益调整,还需下更大气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深山区、库区、老区群众生活依然困难,精准脱贫的任务相当艰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和各位代表的期望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