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最新龙岩市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系统

来源:解志愿时间:

龙岩市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网址:http://www.longyan.cn/jzfp/

武平县全面做好龙岩市精准扶贫信息网络平台录入工作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为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深入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县脱贫攻坚战役信息化水平。11月8日至11月23日,武平县把精准扶贫信息网络平台录入工作作为落实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的第一大事件。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专题召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业务培训会,各乡镇扶贫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扶贫协理员及县脱贫办全体干部共同参加会议。重点培训我县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以及龙岩市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采集录入工作。二是完善帮扶信息。下发《关于开展脱贫项目“回头看”的通知》,要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对各自辖区内所有贫困户《扶贫手册》逐户逐项审查、认定,充实完善内容,并及时通知挂钩干部对照修改完善后的《扶贫手册》内容,充实精确《干部挂钩帮扶工作手册》,做到账实相符、条理清楚、逻辑清晰。三是准确录入平台。根据市脱贫办文件要求,下发《武平县脱贫攻坚战役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龙岩市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通知》,明确时间节点,完善干部挂钩帮扶信息采集录入,确保采集数据统计一致,做到采集信息“三不怕”,不怕问、不怕看、不怕查。四是完善模块信息。根据全市脱贫攻坚战役要求,及时组织挂钩帮扶干部充实完善所挂钩贫困户生产发展、就业创业、就学资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搬迁建房、基础设施、金融支持等8套模板信息,并上传配图挂钩贫困户相关照片,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准确无误。

截止目前,各乡镇、县直机关单位积极配合,集中精力,合理安排时间,加班加点,精准扶贫信息网络平台录入工作即将告一段落。

龙岩市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

贫就像中医看病,号不准脉,就下不准药,治不好病。精准扶贫,就是要“号准脉,下准药,治好病”。??题记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我市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市低收入农村人口降至12.86万人,比2002年减少40.95万人;贫困村从2002年的612个减少到2013年的380个;列入低保救助的共108299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比例84.21%;完成搬迁和危房改造33059户,行政村整村搬迁30个,自然村1134个……

从救济式扶贫到基础开发式扶贫,从综合开发式扶贫到参与式整村推进,到如今,闽西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然而,在成效凸显的同时,仍然还有12.86万人人均年纯收入低于3000元,尚存380个贫困村几乎没有村集体收入。面对既要脱贫又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双重任务,原来的“大水漫灌”式扶贫所存在的弊端、困难、矛盾日渐显现,而其投入大、见效慢、易返贫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要从根本上提升扶贫实效、突破发展瓶颈,就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今年7月17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意见》围绕下一阶段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如何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作出重要部署,通过创新机制,做到扶贫对象精确、扶贫措施精准、扶贫责任到位,从而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这也标志着我市扶贫开发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进入“精准时代”。

精准识别“扶真贫”

精准扶贫首先得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

2月14日,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调查与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对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通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照国定、省定贫困户认定标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有贫困对象进行调查确认。

调查摸底严格按照程序开展。首先是对照省定贫困人口的认定标准,由户主本人申报,并在申报书上签上户主姓名后,交村民委员会。然后在统计部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由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进行初步审查核实。村级初审后的扶贫对象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

经村级张榜公示无意见后,由村民委员会统一将扶贫对象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然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县级人民政府备案后,由各村民委员会将审批结果再次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告。

据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县(市、区)已完成贫困人口登记造册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电子档案。现阶段正在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审核,按照国扶办、省扶贫办下达的识别规模及时更新确定,并将数据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精准帮扶“真扶贫”

根据贫困对象识别结果和致贫原因分析,《意见》提出了“生存救助、就业辅助、生产扶持、住房援助、医疗援助、就学资助、科技帮扶、社会捐助、结对帮扶”等九项精准扶贫到户工作措施,逐村逐户制订帮扶措施,并且明确了责任单位和牵头单位,切实做到精准帮扶:

??生存救助到户。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那些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低收入户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从开始,每年将约11万贫困人口列入低保对象。建立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就业辅助到户。开展农村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一户一就业”工程,搞好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市财政每年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并与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有机结合,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劳动力得到技能培训。

??生产扶助到户。由金融部门每年安排小额信贷规模,市财政每年安排贴息资金,解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完善“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机制,结合实施亿元企业计划,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加工领军型扶贫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购销、信息、劳动力就业与培训等服务,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贫困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受益。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并给予贫困户保费全额补助。

??建房补助到户。每年对居住在边远偏僻、生活条件恶劣、地质灾害点、贫困残疾人、受灾户等七类人群约9000户、3.6万人实施搬迁和危房改造。逐步提高造福工程搬迁对象补助标准,从2012年起,按省财政每人3000元,市、县每人配套1500元标准予以补助。列入搬迁的贫困户每户多给一个指标的补助。革命基点村群众搬迁的每人增加1000元(2013年按人均500元补助)。危房改造新建的,由中央、省按每人3000元每户不少于1万元给予补助;修缮的,由中央、省按每户1万元、五保户1.5万元给予补助。给予集中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每年新建市级示范小区30个,每个补助20万元,其他10户以上点120个,每个补助2万元。

??医疗援助到户。对农村贫困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费给予补助,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建立贫困家庭特大疾病救助和贫困家庭儿童特殊病种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缴费困难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费予以补助。

??就学资助到户。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做好贫困户子女就学、升学的经济补助,不让贫困户子女因贫失学、辍学。对贫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提供爱心营养餐补贴,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代管费、住宿费。发挥各级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慈善总会、教育基金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对进入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贫困户子女助学贷款提供贴息资金资助。

??科技帮扶到户。按照高级职称帮扶3户、中级职称帮扶2户、初级职称以下帮扶一户的要求,在全市开展农业科技人员挂钩帮扶贫困户活动。到,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加一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等增收项目。

??社会赞助到户。引导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家、志愿者、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各类慈善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捐资捐物直接支持贫困户和支持贫困乡村的开发建设。对捐赠300万元以上的爱心人士,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捐赠100万元以上的,由所在县(市、区)授予荣誉。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企业用于扶贫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开展“巾帼扶贫”、“春蕾助学”、“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光彩事业”、“幸福工程”、“光明行动”等扶贫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机构的交流,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支持。

??结对帮助到户。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手拉手、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确保贫困户挂钩帮扶全覆盖。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户施策,实施“双到双千”扶持计划:即规划到村、规划到户,每户每年帮扶生产发展资金不少于2000元,扶持项目增收2000元以上。对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情况进行造册登记,每年对结对帮扶绩效进行考核,并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定级的重要内容。

据介绍,目前,我市通过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

精准管理“保精准”

《意见》还要求,要研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科学制定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和贫困村、贫困户年度减少率指标,建立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精准管理。

除此之外,《意见》提出要将全市380个贫困村作为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三位一体的综合措施,分期分批予以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同时,要突出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注重资金整合,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据悉,市扶贫办已经将2013年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12.86万贫困人口全部列为帮扶到户的对象。“通过帮扶,使全市有劳动能力的约4.3万扶贫对象的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水平。”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对于380个贫困村,则实施整村推进帮扶工程。至2019年,省、市分两期每期确定100个省级、市级和90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三年一轮集中帮扶。通过三年的集中帮扶,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有一定收入,村内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时也建立建立贫困村帮扶效果评估体系和贫困村退出机制。

以精准扶贫为模式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开展。

最新龙岩市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