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来源:解志愿时间: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要靠勤奋,不能投机取巧,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更使他们初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准备活动中涉及《国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视频、文章、音乐、图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神舟七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有关资料。

3、收集勤奋学习爱祖国爱劳动的名言、警句。

三、班会活动过程

1、学生讲述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1)孔子每事问。

(2)悬梁刺股。

(3)映雪读书。

2、主持人:孔子每事问,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孙康映雪读书,这些古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读书,有的成为儒学大师,有的称为著名的学者。那么,同学们能讲一讲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吗?

3、学生讲述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1)闻一多醉书。

(2)华罗庚猜书。

(3)高尔基救书。

4、主持人: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一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后来,国际工人组织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就把这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主持人: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开发区二中9.1班赵秀霞

造??”每当唱起这支歌,亲爱的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呢?对,小喜鹊靠劳动为自己建造新房子,小蜜蜂靠劳动换来甜美的蜜糖,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下面,由我们全班同学齐唱:

《劳动最光荣》。

主持人:

劳动是人间最亮丽的风景线,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请听诗朗诵《五一

颂》。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光荣永远属于伟大的劳动者,请听故事《我的名字叫劳动者》主持人:劳动者的世界丰富多彩,劳动者的心灵细腻透彻,传世的乐曲在思念中,追述着劳动者的浪漫。下面请欣赏相声,《劳动创造了人》。

主持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请听诗朗诵

《站在季节边缘》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今天的业绩,劳动装点着祖国的繁荣,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啊!碧绿的草原,蓝蓝的大海,弯弯的江河,绘成了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请欣赏朗诵《彩色的中国》。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我们就是花园的花朵,盛开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请欣赏表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主持人:在我们祖国宽广的土地上,有两条河哺育了勤劳的中国人民,那就是长江和黄河,请男同学朗诵《长江长,黄河黄》。

主持人:我国还有很多大山、江河、名胜古迹。最雄伟的是长城。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请听快板《长城长》。

主持人:请大家欣赏诗朗诵《我爱我的祖国》

(三)国旗国徽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们都热爱她。你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什么吗?

生:五星红旗。

主持人: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生:中间一颗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围绕着大星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

主持人:国旗上的红色和黄色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红色象征革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黄色象征光明,也代表我们黄皮肤的中化民族。

主持人: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亲手升起?

答:1949年10月1日,在开安门广场,由*同志亲手升起。

主持人:什么地方应升挂国旗?

(看谁说得多)

答: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中国人民政协、外交部、机场、港口、火车站、边境口岸、边海防、学校、政府机关等。

主持人:中小学生多长时间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答:每周一次

主持人:我们热爱祖国,要有自己的行动。我们该怎么做?

生1: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生2:我们要守纪律、爱劳动、讲卫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健康成长。

生3: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体魄,勇夺奥运金牌。

生4:我们要勤奋读书,考上航天大学,去研究载人飞船,让神八、神九再创第一!生5: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祖国更加美丽。

主持人:同学们说得好,希望同学们会做得更好!

四、总结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所欲言。

3、班主任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事例,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优良的品质。让我们用知识作为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学习前人好学不倦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刻苦学习,努力锻炼,提高本领,报效祖国的!

孔子每事问

孔子一向勤学好问,从不放过任何请教别人的机会。他没有固定的老师,谁有长处,就拜谁为师,相传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仪方面的事,又曾向襄子学弹琴。

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仪的人,当他第一次进入鲁国祭祀周公的太庙时,心情就特别兴奋。他仔细观察太庙的布置和祭祀器具,凡遇到不明白的,就立刻向身边的人发问。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谁说陬邑大夫(即孔子之父叔梁纥,曾出任「陬邑大夫」的官职)的孩子懂得礼仪呢?进入太庙遇事就问这问那!」这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便说:「这才是合乎礼呢!」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映雪读书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

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本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他这种猜想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蒙高尔基对书感情如独钟,爱书如命。有一次,他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书籍,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的下流淹死。”

五一颂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归月色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使者

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

最真的赞歌!

《站在季节边缘》

风起了在某个季节

刮过又一场风暴

硝烟的味道浓墨重涂

我追忆胜利的凯歌

心底有铿锵的呐喊碾过

挥动辉煌捍卫世纪的一瞬

日月星辰渐渐沉积

幸福张开翅膀在整个季节翱翔

我挤在岁月的巅峰

彩色的中国

轻轻打开地图,

碧绿的是草原,

金色的是沙漠,

蓝蓝的是大海,

弯弯的是江河。

在我们祖国的版图上,

一片五颜六色,

就像盛开的鲜艳花朵,

面对这美丽的图画,

我们放声歌唱:我爱您??中国!长江长,黄河黄

五千年的河水泱泱,

流淌着一条黄河黄。

我站在西安古老的城墙,

听咆哮的声音荡气回肠,

漫过蒙古高原南下的风霜,

一路奔腾向东方。

黄沙翻巨浪,犹闻铁蹄铮铮响,

见证万里长城五千年的坚强。

五千年的河水泱泱,

流淌着一条长江长。我坐在岳阳楼临窗眺望,

看蜿蜒的江水舒展漫长,

翻卷细浪绵延的玉液琼浆,

一路欢歌向东方。

两岸好风光,涌现多少鱼米乡,

实现中华儿女几辈人的愿望。

黄河黄,长江长,黄皮肤有着不屈的脊梁,

黄河黄,长江长,黑眼睛闪烁智慧的光芒;

黄河黄,长江长,流淌着不朽的中国梦想,

黄河黄,长江长,谱写华夏辉煌的乐章!

我爱我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最新关于“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多篇】

三年级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多篇】

最新关于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汇总】

初中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汇总】

关于最新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

三节三爱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