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的观后感范文精华篇
《弟子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他能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蔡礼旭老师又对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深剖细解,才能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症结一一找到可以处理的方法。 下面是解志愿为大家整理的细讲弟子规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
篇一:细讲弟子规的观后感范文
最近读完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是迄今为止我读的最慢最细的一本书,一遍读下来也只能算囫囵吞枣,文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内涵是一时无法全部掌握,总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内涵就不一样。
这本书是当今社会现实与古人智慧的融合,也可以说是今人对古人思想的一种延续,哪怕是初懂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行为准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为人处世,如何去工作和学习。
首先是“入则孝”,孝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孝不仅仅是对父母和亲人的顺从和恭敬,首先是在礼节上体现,更是要真心去了解父母和亲人的诉求,并贯穿到行动中来。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衣着穿戴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与职场礼仪是相通的;戒骄戒躁,做到谨言慎行,自觉接受社会规则和道德的约束。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实事求是的一种体现,人无信而不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妄巧”。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该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列等等。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篇二:细讲弟子规的观后感范文
初读《细讲弟子规》就真的感觉是一本好书,说的虽是平常的事,讲的却是不一般的道理;细细品味《细讲弟子规》,直悔自己接触的太晚、太迟,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之前怎么都闻所未闻? 《弟子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他能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蔡礼旭老师又对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深剖细解,才能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症结一一找到可以处理的方法。 一场好梦、好戏需要智慧,智慧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沉淀。“养子使作善也”,当孩子有颗“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看别人家的孩子,在我眼中,皆为十全十美,而很清楚自己孩子并非十全十美,要达到十全九美都很难。但现在读完《细讲弟子规》,我很清楚:教育孩子有颗善良的心,用智慧沟通,用德育引导,孩子一定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晚上散步的时候,我给孩子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寓意,也告诉他“瓜田李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希望他为人处事可以不让别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延伸到“入虚室。如有人。”到同学、朋友、亲戚家,要做到,入无人之室,就如有主人在一样,不乱翻主人东西。 看时下热播电视剧《龙门镖局》时,剧中的“大当家的”被一系列的所谓的巧合弄的伤痕累累时,告诉孩子“宽转弯。勿触?。”“事勿忙。忙多错。”那么,这些“巧合”是绝对可以避免的。 在游览北京清华大学时,有两个导游为排队等候参观的事大打出手,告诫孩子“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远离是非恩怨,避免恶俗污染。 在饭店等人吃饭时,孩子吵吵饿,告诉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再给他讲一个德育故事:宋代有一个叫陈?的家族,一家十三代同居,七百余口人,同时吃饭,就连他家里的一百多条狗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样,绝对让他记忆深刻。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细讲弟子规》中学到的!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上,“父母呼,须应承。”“父母责。须顺承。”“步从容。立端正。”“衣贵洁。不贵华。”在学习上,“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在做事上,“此未终。彼勿起。”?????? 《细讲弟子规》真的是一本好书,“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能做到此,一定不会“失诸正鹄”的。教育孩子以“德”为本 ,且勿宠溺孩子,“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上行下效,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后记:在此,特别感谢丁老师。其实,一年前就接触到《细讲弟子规》,但从来都只是随手翻翻。如果不是您的这项“家长作业”,我也不会像这个暑假对这本《细讲弟子规》认真读,用心品,还边读边做笔记,(因为忘的太快,不做笔记根本就记不住。)希望记下圣人的古语、原语,能随时都可以有出处地教育孩子。真的是受益匪浅。再次感谢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