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观后感

来源:解志愿时间: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600字

心里装着学校与学生,当然是一名称职校长的职业责任所在,也为整个社会所期待。但坦率地讲,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将一所学校的命运和自己的求学权利寄托在一位“好好校长”的“化缘”之上。因此,我们在向这位“化缘校长”致以敬意的同时,又必须明白,这绝不应该是一个理性社会哀悼一名“好校长”的全部意义所在。

如果我们将观察的目光折回到莫振高生前的付出中,就不难发现,与“化缘校长”感人事迹所对应的,恰恰是某种令人心情沉重的基层教育现实??

即如在一位前来哀悼的学生所回忆的:“一条不标准的煤渣跑道,一个平房食堂里,停电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灯,漏雨漏风的宿舍……”这样一种乃至更差的场景,应该是不少人的共同回忆甚至是一些孩子正身处的真实求学环境的写照。

再比如,莫振高所管理的都安中学,有近一半学生来自贫困山区,每年高考结束后,莫振高都要四处奔走,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筹集学费。假如这些贫困学生都能获得制度性的助学支持,“化缘校长”是否能够少一分艰辛?

正是以一种近乎“化缘”的方式,30多年时间里,莫振高筹集到3000多万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在我们为此表达敬意时,另一组来自两会的数据不应该被忘记:全国各级财政预算共安排教育经费2.4万亿元,实际支出2.29万亿元,有1千多亿元没有花完。两相对比,不禁令人唏嘘,莫振高30年来化缘所得的3000万助学金,是否只是以一己之力来补缺某种制度化的教育经费拨付的漏洞?

事实上,在基层中小学中,募集资金,扮演“化缘者”角色的校长,其实并不少见。莫振高或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且,教育经费要靠“化缘”所得,或还不仅仅是基层校长们的个人困境。于此而言,我们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农村基层教育经费的获取,如何告别“化缘式”、“讨钱式”的路径依赖,恰恰是对于“化缘校长”最好的告慰。

没有人能够否认一位如莫振高般的校长所彰显出的道德力量与现实价值。但回归现实,一位几近圣人般的好校长终究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效而富有“良心”的教育支持体系,才是最可期的制度保障。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500字

“莫振高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一生辛勤耕耘、鞠躬尽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看完莫振高同志的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后的感受。视频报告会中,莫振高生前同事、学生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围绕培育和践行*,从不同角度再现莫振高同志的感人故事。短短的1个半小时报告会里,莫振高校长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鞠躬尽瘁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高尚情操,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情不自禁流下泪水。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优良品质,是践行*的一种具体体现,也体现了“三严三实”的重要精神。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莫振高同志的先进事迹,因为他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干部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加坚定我们要以榜样的力量做好本职工作,用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

莫振高事迹观后感1000字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曾任广西都安高中校长的莫振高逝世虽然已过去3个多月,但他的故事仍在流传。

今年3月,时任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长的莫振高不幸病逝,在他的葬礼上,整个小县城的花圈都卖光了。很多校友赶回来参加吊唁,一些四五十岁的校友哭得像个孩子。莫振高对学生的爱,深切感染着他人的内心。

“九分石头一分土”是都安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新生中,有近四成都是贫困生。

2010年9月新生入学,一位同学跟着爸爸从乡下到县城的高中报名,这位父亲掏遍全身只有30元零钱。莫校长看到后从自己口袋掏出100元,他说:“孩子交给我,你拿这些钱作为路费回家吧。”30多年,莫振高自己资助300多名贫困生上大学,并通过各种渠道“化缘”,筹款数千万元,为大山送出了数万名优秀大学生。

都安高中资助办的老师韦喜凤因为从事校内贫困生建档、资助事宜,与校长莫振高的接触更多,也经常陪同校长下乡进村走访贫困生家庭。“只要提起某个贫困村的名字,校长都能说出我们学校哪些学生是这个村的,家里情况如何。”韦喜凤说,在她整理贫困生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凡是与校长沾亲带故的学生,哪怕家里确实贫困,也不能享有学校的资助名额,而是由校长在背后用自己的收入默默资助。

如今就读西华师范大学的都安女孩卢贵飞对校长的关爱永生难忘。她从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养父独自一人把她养大。高三那年,养父去世了,卢贵飞说自己在万念俱灰的时刻,班主任和校长伸出了双手:校长说以后学校解决她的一切开支……卢贵飞没有失学,得以考进了大学。听闻“校长爸爸”去世的消息,她久久不愿相信。

莫振高对贫困生的关爱细致入微。他在给贫困生发放生活费的时候,会特意说明,自己不赞成贫困生不可以吃好的。“拿到这些钱,你们就去食堂,对阿姨说"我要吃鸡腿",不要害羞。”莫振高曾说过这样的话,这些细节温暖着贫困生们一颗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莫振高在教学上也是标杆。为了解决高考学生的心理问题,2008年,50多岁的莫振高自费到北京参加心理学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后,他回到学校开设了心理课,成为学生感到“永远听不够”的课程。


学习广西莫振高事迹观后感

学习校长爸爸莫振高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视频观后感

莫振高校长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汇总

中学教师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

学习优秀教师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莫振高校长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