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志愿 > 读后感 > 列表

照镜解闷读后感

来源:解志愿时间:
  《照镜解闷》读后感
  
  《照镜解闷》是一位身负历史使命,身负众生,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写的杂文集。它是湄洲日报主任编辑潘真进同志最新的作品集。我这人读不懂深奥的语言,因此,许多书我是读不下去的,而潘编辑的语言是朴素、简单的,有凭有据,逻辑性强,我能读懂,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脑力就能理解,所以我很轻松地就把这里头的全部文章都读了一遍。
  
  潘编辑是我们地方最具名气的评论家,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称他人很好。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对他都尊尊敬敬的。我也很敬仰他,并以认识他为荣幸之事。这是平时的印象,读了杂文集,我才更深地懂得他之所以人好的原因,那是他的修养在起作用,让他有一颗永远平稳和气风趣的心灵,他不批评人,他只是在纠正错误,在教导人给迷惑者指路。
  
  比如《仇官心态与仇富心理和仇名情绪》,他说“有些人你一出名,我就跟你急;你比我富有,我就仇恨你;你升了官,我就鄙视你……更值得忧虑的是,有些人似乎天然地对政府不信任。凡政府部门公布的,就质疑或抵制。如果这种质疑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事实依据,那是有益的舆论监督,值得鼓励。但有些人却是不管政府部门说什么,都毫无根据地质疑和指责。这正是情绪化的表现。
  
  易中天说得对:民众并不‘仇富’,他们反对的是‘不仁’;民众也不‘仇官’,他们反对的是‘不正’。……
  
  就如我们仇恨麦道夫那样的富人,却不能去仇恨比尔盖茨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们每读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出作者在呕心沥血地为国为民指路的影子。比如《诚信出卖的不是时候》,里边提到对用词的较真,及对国人的指导。“这种事为什么要定位为‘顶风违纪’行为?违纪就是违纪,在‘违纪’前面加上‘顶风’两字,什么新含义呢?既然有‘顶风违纪’,是不是有一种‘不顶风违纪’?或者说‘顺风违纪’?甚至说‘无风违纪’?
  
  ……靠临时或季节性的或一阵风式的‘通知’、‘规定’来‘跟风’约束‘违纪行为’,没有一贯性、长期性的法纪制度,也会让‘精明的人’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在‘风声鹤唳’时逃避,在‘风平浪静’时作案,这样的‘风’成了‘气候’,更是社会的精神障碍……”
  
  再比如《雷人之语雷倒人》,“面对这些‘雷人之语’,我们看到有个别人官德缺失,他们浑浑噩噩、气势汹汹,自私、狭隘、粗暴、浮躁,弄权妄为,信口雌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
  
  通过这些雷人之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牛官’的骨子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屑拿群众百姓当回事,已经在权力上作威作福惯了,偶尔说两句‘牛语’、‘雷语’也是‘情不自禁’的‘心里话’。殊不知,这种‘心里话’其实是权力张狂的自然表现和流露。
  
  这样‘雷人之语’频出,除了他们个人修养的原因外,还与我们的监督机制缺乏对他们说话的监督有关。就如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一样,不受监督的嘴巴,也必然会惹出乱子来。”
  
  《照镜解闷》这书总共有六十篇文章,涉及六十个社会面,不仅给世面见识稀少的我拓宽见识外,还感召着我这位小小的文字爱好者,努力把小我的世界,扩展成社会我的境界,正如江苏的李?说过:“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所作的贡献,无论对社会还是他人,做个有用的人,这也是所有人希望追求的境界。有的人也许成功过,可曾经的辉煌并不代表一切,这世界上没有崇拜和怜悯构筑的天堂,想要在社会生存,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进取,让自己永远有用,只有不断的贡献,才有持续的回报。不论在何时何地,只有实力,才是最终决定一切的因素……
  
  有的人最喜欢说‘想当年’,只是现在已经并不是当年,回首往事没有过错,但回首的目的只是更应该激励现在,否则的话,无论四大发明当初在中国如何地被发明,而如今,但凡落后,哪怕当年再有过辉煌也不耽误照样挨打啊,历史已经告诉了所有人,我们只有更好地活在当下,才能够永远不被外人欺侮。”
  
  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大我,多写对社会有价值的文章,但我永远知道我再什么努力也无法企及潘编辑的一角。嘿嘿,其实,我也挺上进的,认为自己的文章虽然小我,但也具有社会贡献价值,只是涉及面小了,弱了些。
  
  9月18日星期三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