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来源:解志愿时间: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余华先生的《活着》是在大学毕业前五月份看的一本书,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但是就从图书馆的书架上顺手拿下,现在才知道原来它在等《追寻生命的意义》,冥冥之中,终于等到你。
《活着》的结局是福贵孤身一人牵着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过往,《追寻生命的意义》的结尾时弗兰克尔博士从集中营走出来,同样是全家去世独自一人。
我一直对生活很乐观,即使是悲剧我也觉得悲剧之后终会等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幸的是《活着》没有,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做到了。
二战期间因弗兰克尔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营死亡,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经被集中营摧残地破败不堪,但是,他仍旧坚持活着,直到最后从集中营走出来,而且还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一直在书中寻找弗兰克尔所谓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在《活着》寻找为什么福贵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样,可是到读完全书还是没有任何线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经死去,自己也处在非人的生活并且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刻,他为什么能不去选择死亡?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读者很多的读后感,大部分都是在写那种所谓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义的东西,有的还涉及到了博士的意义疗法,说实话,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不选择死亡的原因,你却告诉我你要用你的悲惨经历来治愈别人,从而走出集中营花了很长时间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从未经历过死亡,但是我见证过濒临死亡的人,他们都还选择继续活着,不是苟延残喘。
在农村有很多中风的老人,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动弹不得,但是他们依旧不做死亡的选择,甚至那些儿女不闻不问的老人,他们依旧顽强地活着。农村讲究“喜葬”,(www.gkjzy.com)认为老人活到80岁左右没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辈子积福积德。但是我又碰到过那些活到8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尽管疾病缠身,却仍旧不选择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兰克尔的想法是类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么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学生写的书评,他说他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我不知道会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够去选择更好的选择,在死亡与活着,显而易见,活着是更好的选择。
福贵是个粗人,他不懂什么意义治疗法,但是即便还只剩下一头牛,他还是选择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回忆,有回忆才会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着的意义就是能够凭借回忆来记起自己曾经幸福生活过。
弗兰克尔是个毋庸置疑的哲学家,能够在集中营非人的生活中坚持活下来并且创立意义治疗法的哲学家,他在书中提到在集中营残酷生活中他经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与心爱的妻子对话,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有下一次与妻子的遇见,即便是幻想,那也应该是属于活着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离集中营,弗兰克尔倒是不再去思考,因为太远,不能作为生命的意义所在。
余华在《活着》当中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余华先生总算有一个对于活着的回应。但是,最后弗兰克尔还是没有说出生命的意义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第一,创造和工作;第二,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第三,受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的意义,能在创造和工作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快乐的,能在受苦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运的,所以正在苦难中的我们,要好好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上帝在芸芸众生中选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幸运。
余华先生的《活着》是在大学毕业前五月份看的一本书,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但是就从图书馆的书架上顺手拿下,现在才知道原来它在等《追寻生命的意义》,冥冥之中,终于等到你。
《活着》的结局是福贵孤身一人牵着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过往,《追寻生命的意义》的结尾时弗兰克尔博士从集中营走出来,同样是全家去世独自一人。
我一直对生活很乐观,即使是悲剧我也觉得悲剧之后终会等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幸的是《活着》没有,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做到了。
二战期间因弗兰克尔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营死亡,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经被集中营摧残地破败不堪,但是,他仍旧坚持活着,直到最后从集中营走出来,而且还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一直在书中寻找弗兰克尔所谓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在《活着》寻找为什么福贵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样,可是到读完全书还是没有任何线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经死去,自己也处在非人的生活并且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刻,他为什么能不去选择死亡?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读者很多的读后感,大部分都是在写那种所谓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义的东西,有的还涉及到了博士的意义疗法,说实话,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不选择死亡的原因,你却告诉我你要用你的悲惨经历来治愈别人,从而走出集中营花了很长时间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从未经历过死亡,但是我见证过濒临死亡的人,他们都还选择继续活着,不是苟延残喘。
在农村有很多中风的老人,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动弹不得,但是他们依旧不做死亡的选择,甚至那些儿女不闻不问的老人,他们依旧顽强地活着。农村讲究“喜葬”,(www.gkjzy.com)认为老人活到80岁左右没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辈子积福积德。但是我又碰到过那些活到8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尽管疾病缠身,却仍旧不选择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兰克尔的想法是类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么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学生写的书评,他说他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我不知道会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够去选择更好的选择,在死亡与活着,显而易见,活着是更好的选择。
福贵是个粗人,他不懂什么意义治疗法,但是即便还只剩下一头牛,他还是选择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回忆,有回忆才会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着的意义就是能够凭借回忆来记起自己曾经幸福生活过。
弗兰克尔是个毋庸置疑的哲学家,能够在集中营非人的生活中坚持活下来并且创立意义治疗法的哲学家,他在书中提到在集中营残酷生活中他经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与心爱的妻子对话,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有下一次与妻子的遇见,即便是幻想,那也应该是属于活着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离集中营,弗兰克尔倒是不再去思考,因为太远,不能作为生命的意义所在。
余华在《活着》当中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余华先生总算有一个对于活着的回应。但是,最后弗兰克尔还是没有说出生命的意义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第一,创造和工作;第二,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第三,受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的意义,能在创造和工作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快乐的,能在受苦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运的,所以正在苦难中的我们,要好好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上帝在芸芸众生中选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