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来源:解志愿时间: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从我手心捧上卢梭的《忏悔录》开始,我便舍不得放下了,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是圣人,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瑕。一个真正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人,才是真正人格意义上完整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作者卢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的一生,毫不隐晦自己最下流最可耻的行为。正如卢梭所说:“我在从事一项从来都没有人从事过的事业。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完《忏悔录》的上下部后,我感触良深。正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反省,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自我反省,导致自己一错再错,没有进步和上升的空间。人在面对自己犯下的罪孽和过错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掩饰。我们都不愿意在总目睽睽之下公开自己的罪行,来让别人对自己进行批判。因为我们都认为那是我们身心所不能承受的痛,我们只好麻痹自己,蒙蔽自己犯下的鲜为人知的过错。但是,卢梭给了我们一个典例,他站在时代的风口处,接受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各种批判。或者,我们不需要向世界公开和坦白自己,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时刻进行自己反省,检点自己的各种行为是否合理得当。 让我们回归到小说里面的内容。
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整个自传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
生命伊始,他人生中一切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是母亲因他而死去。虽然缺失了母爱,但他的生命中并不缺少爱。父亲把对母亲的爱加倍地付出在他身上,再加上善良温和的姑姑的悉心照料,培养出他真善美的本性。即使生活在一个单亲的家庭里,但卢梭并没有受到一点心灵的创伤。因为这段时期的卢梭身边全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都特别疼爱他。孩子的心灵是特别敏感和脆弱的,他们经不起一点儿的打击和创伤。由此我们应该想到,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尤其是单亲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气氛。犹记书中所述画面,父亲与5岁的卢梭一起着迷、沉醉于书香的环绕中,直到东方肚白。大部分人都拥有着同样的回忆,我们在父母亲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画面如此温馨,如此和睦。
童年时期,父亲发生意外,因被一个上尉陷害而流浪他乡,而卢梭则在乡村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而且和他表哥情投意合,拥有不少的童年乐趣,乡村生活成为他美好的记忆。环境对一个的性格形成具有不可脱离的关系。喧闹的城市让人性情暴躁,平静的乡村生活则让人心境平和。正如卢梭所说:“这种乡村生活的朴实给我一个无价之宝。”乡村的生活方式是温和的、亲切的、宁静的,它源自于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假如卢梭能在乡村生活得更久,则他的性情也不至于如此愤世嫉俗和忧郁。
12岁的他开始当学徒,师傅的专断蛮横和粗暴的待遇,让他无法忍受,并且还让他染上了许多恶习,比如撒谎、盗窃、贪婪、隐瞒、掩饰等。一年后他被迫外出流浪,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最无耻的兴趣、最肮脏的恶习取代了那些美好的消遣,那是一种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转变。卢梭的本性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被扭曲的。正如孟子的“性善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一些人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就很容易使自己的秉性受到玷污。一旦染上恶劣的行为习惯,就会像一滴污黑的墨水滴入大缸里,逐渐扩散,最终搅浑了一整缸的清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从事的工作,也要视工作的环境状况来选择。
后来,卢梭在古丰伯爵家当过仆人,过流浪着的日子。期间他体验到民间的艰辛苦楚,感受到百姓所遭受到的欺压,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卢梭对音乐和文学有着一股热情,他还发表了多篇《歌剧》、论文、和小说等等。晚年的卢梭定居于巴黎郊区清静的一间小屋里,他和质朴善良的泰蕾兹在一起生活,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和清静。这里是卢梭逃避尘世纷扰的避难所,心灵自由飞翔的伊甸园。卢梭的晚年是不幸的,由于长期的流浪生涯和对敌对势力无休止的迫害,他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健康情况急剧恶化。卢梭的一生充满坎坷,不由得是令我感叹。所幸的是他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对于儿子,卢梭抛弃他的初衷其实是出于一种爱。他知道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性格、志趣、爱好,正如他自己在该书几近结尾处所说:“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到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卢梭的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性情乖戾而又正直善良,大悲大喜而又无尽悲观,渴望理解而又生性腼腆,愤世嫉俗而又热衷痴情。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坦诚但也有掩饰。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不屈的坚持,他对公平公正有着坚决的维护,他对宁静安稳的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他对道德沦丧的小人有着凶狠的鞭笞,他对隐藏功利之心的人有着本能的厌恶,他对女性有着狂热的追求和向往。他对人生的看法是如此犀利透彻,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一个背井离乡、受尽冷落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都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事情中的人,他却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卢梭,是屹立于时代之上的圣人!试想,在追名逐利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卢梭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自由呢?我们做不了品德高尚的恨世者,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受益,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卢梭情操高尚,漠视金钱,鄙视富贵,崇尚自由,对下层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时,却始终不愿去过贵族们的那种奢侈豪华生活,只是祈求过上一种宁静的、不受纷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真诚而高尚。于他而言,“人们得到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求的金钱则是奴役的工具。”此话流露出他对金钱的巨大轻视,让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依我所见,金钱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问题,但我们决不可成为它的奴隶,贪念只会增加烦恼。增加自己的负担和束缚。对于金钱,我们在追求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毕竟有些乐趣并不是金钱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是,回归到现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做到不为名利所惑,不被高官厚禄所动的人,又有多少呢?
卢梭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甚至有点放荡不羁。他对许多女人有着强烈的爱慕和欲望,几乎为他所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而伤感的眼泪。(www.gkjzy.com)或者他对女人的爱恋正是源于一颗太强烈、太痴情、太温柔的心。他有着为数不少的风流艳史,例如幼年的他对维尔松小姐和戈桐的爱慕,到达了一种狂热的境界;对瓦朗夫人更是像火一样热烈,把她当成自己的“温柔的母亲、亲爱的姐姐、迷人的女友”,最终成为卢梭的情妇;对加莱小姐、格拉丽芬小姐有着热衷的向往和追求; 对拉尔纳热夫人有着暧昧的情人关系等等。对于此,我更多地认为卢梭更加偏爱女性的美貌而不是源于内心纯洁的爱,那仅仅是因为美貌而片刻引起的性欲。又或者是一种恋母情结,因而对年龄几乎可以充当自己母亲的女人也会产生一种狂热的爱慕。作为一名读者,我并没有心存恶意要中伤作者。但在感情这方面,我觉得他应该接受批判的和自我反省,他这种过分风流的作风让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感。
最后,总的来说,《忏悔录》给了我很多感触,它对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也有所影响。卢梭坦然率真的态度、高尚的生活情操和人格将会让我受益终生。
从我手心捧上卢梭的《忏悔录》开始,我便舍不得放下了,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是圣人,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瑕。一个真正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人,才是真正人格意义上完整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作者卢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的一生,毫不隐晦自己最下流最可耻的行为。正如卢梭所说:“我在从事一项从来都没有人从事过的事业。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完《忏悔录》的上下部后,我感触良深。正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反省,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自我反省,导致自己一错再错,没有进步和上升的空间。人在面对自己犯下的罪孽和过错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掩饰。我们都不愿意在总目睽睽之下公开自己的罪行,来让别人对自己进行批判。因为我们都认为那是我们身心所不能承受的痛,我们只好麻痹自己,蒙蔽自己犯下的鲜为人知的过错。但是,卢梭给了我们一个典例,他站在时代的风口处,接受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各种批判。或者,我们不需要向世界公开和坦白自己,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时刻进行自己反省,检点自己的各种行为是否合理得当。 让我们回归到小说里面的内容。
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整个自传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
生命伊始,他人生中一切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是母亲因他而死去。虽然缺失了母爱,但他的生命中并不缺少爱。父亲把对母亲的爱加倍地付出在他身上,再加上善良温和的姑姑的悉心照料,培养出他真善美的本性。即使生活在一个单亲的家庭里,但卢梭并没有受到一点心灵的创伤。因为这段时期的卢梭身边全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都特别疼爱他。孩子的心灵是特别敏感和脆弱的,他们经不起一点儿的打击和创伤。由此我们应该想到,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尤其是单亲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气氛。犹记书中所述画面,父亲与5岁的卢梭一起着迷、沉醉于书香的环绕中,直到东方肚白。大部分人都拥有着同样的回忆,我们在父母亲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画面如此温馨,如此和睦。
童年时期,父亲发生意外,因被一个上尉陷害而流浪他乡,而卢梭则在乡村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而且和他表哥情投意合,拥有不少的童年乐趣,乡村生活成为他美好的记忆。环境对一个的性格形成具有不可脱离的关系。喧闹的城市让人性情暴躁,平静的乡村生活则让人心境平和。正如卢梭所说:“这种乡村生活的朴实给我一个无价之宝。”乡村的生活方式是温和的、亲切的、宁静的,它源自于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假如卢梭能在乡村生活得更久,则他的性情也不至于如此愤世嫉俗和忧郁。
12岁的他开始当学徒,师傅的专断蛮横和粗暴的待遇,让他无法忍受,并且还让他染上了许多恶习,比如撒谎、盗窃、贪婪、隐瞒、掩饰等。一年后他被迫外出流浪,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最无耻的兴趣、最肮脏的恶习取代了那些美好的消遣,那是一种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转变。卢梭的本性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被扭曲的。正如孟子的“性善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一些人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就很容易使自己的秉性受到玷污。一旦染上恶劣的行为习惯,就会像一滴污黑的墨水滴入大缸里,逐渐扩散,最终搅浑了一整缸的清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从事的工作,也要视工作的环境状况来选择。
后来,卢梭在古丰伯爵家当过仆人,过流浪着的日子。期间他体验到民间的艰辛苦楚,感受到百姓所遭受到的欺压,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卢梭对音乐和文学有着一股热情,他还发表了多篇《歌剧》、论文、和小说等等。晚年的卢梭定居于巴黎郊区清静的一间小屋里,他和质朴善良的泰蕾兹在一起生活,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和清静。这里是卢梭逃避尘世纷扰的避难所,心灵自由飞翔的伊甸园。卢梭的晚年是不幸的,由于长期的流浪生涯和对敌对势力无休止的迫害,他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健康情况急剧恶化。卢梭的一生充满坎坷,不由得是令我感叹。所幸的是他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对于儿子,卢梭抛弃他的初衷其实是出于一种爱。他知道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性格、志趣、爱好,正如他自己在该书几近结尾处所说:“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到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卢梭的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性情乖戾而又正直善良,大悲大喜而又无尽悲观,渴望理解而又生性腼腆,愤世嫉俗而又热衷痴情。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坦诚但也有掩饰。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不屈的坚持,他对公平公正有着坚决的维护,他对宁静安稳的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他对道德沦丧的小人有着凶狠的鞭笞,他对隐藏功利之心的人有着本能的厌恶,他对女性有着狂热的追求和向往。他对人生的看法是如此犀利透彻,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一个背井离乡、受尽冷落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都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事情中的人,他却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卢梭,是屹立于时代之上的圣人!试想,在追名逐利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卢梭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自由呢?我们做不了品德高尚的恨世者,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受益,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卢梭情操高尚,漠视金钱,鄙视富贵,崇尚自由,对下层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时,却始终不愿去过贵族们的那种奢侈豪华生活,只是祈求过上一种宁静的、不受纷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真诚而高尚。于他而言,“人们得到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求的金钱则是奴役的工具。”此话流露出他对金钱的巨大轻视,让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依我所见,金钱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问题,但我们决不可成为它的奴隶,贪念只会增加烦恼。增加自己的负担和束缚。对于金钱,我们在追求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毕竟有些乐趣并不是金钱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是,回归到现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做到不为名利所惑,不被高官厚禄所动的人,又有多少呢?
卢梭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甚至有点放荡不羁。他对许多女人有着强烈的爱慕和欲望,几乎为他所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而伤感的眼泪。(www.gkjzy.com)或者他对女人的爱恋正是源于一颗太强烈、太痴情、太温柔的心。他有着为数不少的风流艳史,例如幼年的他对维尔松小姐和戈桐的爱慕,到达了一种狂热的境界;对瓦朗夫人更是像火一样热烈,把她当成自己的“温柔的母亲、亲爱的姐姐、迷人的女友”,最终成为卢梭的情妇;对加莱小姐、格拉丽芬小姐有着热衷的向往和追求; 对拉尔纳热夫人有着暧昧的情人关系等等。对于此,我更多地认为卢梭更加偏爱女性的美貌而不是源于内心纯洁的爱,那仅仅是因为美貌而片刻引起的性欲。又或者是一种恋母情结,因而对年龄几乎可以充当自己母亲的女人也会产生一种狂热的爱慕。作为一名读者,我并没有心存恶意要中伤作者。但在感情这方面,我觉得他应该接受批判的和自我反省,他这种过分风流的作风让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感。
最后,总的来说,《忏悔录》给了我很多感触,它对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也有所影响。卢梭坦然率真的态度、高尚的生活情操和人格将会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