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好家庭材料【多篇】
好家庭材料一
车站社区杨宝珍同志有一个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结婚30多年以来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她与爱人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是一个和睦的四口之家。
一、孝敬老人,家庭和睦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家中同样表现得更细致入微。6年前婆婆患上脑萎缩症,“刚刚查出病情的时候,婆婆那时已经比较严重了,什么都干不了”,为了让老人好好休养,一日三餐她变着花样的做,她怕婆婆走路滑倒,就每顿饭都做好给老人端到床前喂到嘴里。
当老人犯病时,经常会有大小便失禁,常常前脚刚吃了饭,后脚就尿到裤子上,有时候几天不大便,一大便就弄得床上地上到处都是,而她不嫌脏不嫌臭,给老人拆洗被褥,换洗衣服,把婆婆的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隔三差五就给婆婆洗澡。
93岁高龄的公公颈椎病复发,她每天都要陪着公公去医院检查、做治疗,服侍公公吃药、看吊瓶,回家做好饭伺候公公吃下,凡事亲力亲为,公公逢人就夸“我这媳妇好的很,比亲闺女都要亲”。
二、邻里相帮,发扬风尚
杨宝珍一向乐于助人,与邻居相处十分融洽,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看到别人家要是有了困难,他总是先跑去帮忙,为邻居分忧解难。她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大力宣扬和谐家庭事迹正是希望我们周围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来推动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谐。
五好家庭材料二
牛青青,2012年7月入职,金刚公司质检一部化验员。2009年,她与公司技术部工作的帅小伙栾斌喜结良缘,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共同打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五好家庭。2010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牛青青与老公是公司高学历双职工家庭,他们以华星为家,兢兢业业工作,为公司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华星青年员工作出榜样。
她老公栾经理,刚开始在一区技术部工作,几年后又因金刚子公司金璞建厂工作需要调离原岗位去了淄博,而她因工作因素常年住在娘家,夫妻经常两地奔走,但他们从未想过调离岗位,而是坚守岗位,作出成绩。
她老公与她父母相处的都很好,街坊邻居对他们评价非常高,说他们为人处事相当好。一次,牛青青的妈妈突发阑尾炎,经医生检查需住院治疗,他们便请假轮流照顾,老人身体很快就健康了,为了保证能正常工作,妈妈还担起了照看孩子的责任,他们也担心孩子,因此他们一有时间就陪孩子,教育他如何做人,要懂得“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道理;不满5周岁的儿子偶尔还会帮家里做点家务,一双幼嫩的小手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点小事,但却她却感到很欣慰!
她婆家中还有年过八旬的奶奶,体弱多病、瘫痪在床,生活早已不能自理,而她的公公早已病逝,几年来一直都是她的婆婆一人照顾奶奶,未曾有过半句怨言。她很心疼婆婆,因此每月都会与老公利用休息的时间带上孩子回家看望两位老人,给奶奶喂药或洗洗衣服,替婆婆料理家务,培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乖巧的儿子也会唱唱儿歌、跳跳小舞来哄两位老人开心;她说:“只有这一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很开心了”。有时也因工作因素不能回家,他们都会给老人打电话询问一下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而电话那头的婆婆经常嘘寒问暖、问长问短,尽管话语有些唠叨,但也体会到了长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也会定时寄点零花钱给她们,并嘱托她们吃好、喝好、保重身体。每逢佳节也会给四位老人买新衣服,双方老人却经常说:“以后不要乱花钱,要勤俭节约……”,“百善,孝为先”终会“家和万事兴”!正是因为他们这样一个家庭谱写出了一曲“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动人乐章。
正是因为二人齐心,才使得家庭和谐幸福;是他们的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才克服生活中所有的困难和艰辛;他们积极努力的工作,为父母带来希望和支柱;因为他们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理解和支持,才促进二人放下心来,放手工作,不断进步。好一个*的“五好家庭”!
五好家庭材料三
金刚子公司山东璞泰矿业有限公司一区熟选工人邱雪峰,2004年入厂。与丈夫成家三十几年来,生活和睦美满,儿女健康上进,公公婆婆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邱雪峰家中表现得更细致入微。她的母亲患病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好母亲,邱雪峰每天中午下班回家给母亲做饭,每晚陪在母亲床前,耐心的帮母亲洗澡、换衣、抓痒、喂饭,尽可能满足她的愿望。不仅对母亲床前床后尽孝,婆婆每次生病需要住院治疗,都是邱雪峰用手搀扶着上下楼。即使自己生活再拮据邱雪峰也不忘给公公婆婆买衣物和喜欢吃的东西,邱雪峰的公公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儿媳妇,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邱雪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主动走访邻里,街坊邻居关系融洽。夫妻俩十分重视儿女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榜样的力量,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儿女受到母亲孝敬老人的影响,常在姥姥床前递水送药,节假日到爷爷奶奶家和老人聊天,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逗得老人开怀大笑。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邱雪峰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待人宽厚的丈夫,乖巧孝顺的儿女,有滋有味的日子……
邱雪峰说自己成绩的取得与领导和家庭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十几年来,她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积极配合领导工作,服从领导安排,发挥自己的作用,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五好家庭材料四
23年前,24岁的杨晓萍带着一把剪刀、一把尺,置办好进城的行囊,从贫瘠的大山里来到环县县城“闯荡”。23年来,几千个日日夜夜的精心裁剪,长长的布匹在杨晓萍的指尖下被制作成一件件漂亮的服装,几平方米的裁缝铺也扩建成县城小有名气的服饰公司,她带领许多来自山区的农村妇女,用勤劳和汗水撑起了创业的一片天,更为全家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杨晓萍的服饰公司位于环县县北的天元商城,由一间销售店面和制作车间组成。步入销售店面,墙上一张张“先进个体”“优秀创业者”等荣誉证书引人注目。展架上是各类款式别致的裙装、西装、大衣等,这些衣服在从布匹变成成衣前就已经有了主人,而这些衣服均在隔壁敞亮的制作车间完成。
来到制作车间,“咔咔咔……”的缝纫机作业声充斥了整个车间,穿针走线、裁裁剪剪,车间明亮的灯光下辉映着女工们忙碌的身影。穿过布匹间,在车间一台老旧的缝纫机前,记者见到了正在设计服装的杨晓萍。
见有人来访,杨晓萍放下了手中的活,她身着一件酱红色长裙,语气轻柔,气质优雅,乐呵呵地跟记者谈起了公司的发展历程。“20年前,我租来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用三个布帘子隔起来,最里面是公婆的床,中间是我和丈夫的床,外面则是缝纫店。”
从创业之初的一台缝纫机起家,能够发展到今天小有模样的服饰公司,不仅源于杨晓萍对裁剪、缝纫手艺的热爱和对创业的坚持,更得益于家人的全力支持。“最初公婆出资让我创业,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丈夫为分担我的压力,也学起了缝纫,既能做裤边、又能裁剪布料。”杨晓萍说道。
时间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时的杨晓萍还是环县环城镇一位普通的农家姑娘,因家里贫穷,她16岁便辍学回家了。机缘巧合下,杨晓萍认识了一位外地缝纫师,学习了几年缝纫技术。
到了出嫁年龄,杨晓萍嫁给了马彦华。“刚结婚时家里特别穷,庄稼不出苗、牛羊养不活,看着丈夫每天为了一大家子人辛辛苦苦,我就想着做点针线活为他分担一些。”杨晓萍的想法,得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大力支持,全家人便举家搬迁来到县城经营起了裁缝铺。
到县城“闯荡”的杨晓萍,凭借着创意新颖、做工精细的服装,生意渐渐好起来。这些年,每一位顾客的身高尺寸都被她记录在了尺寸数据“档案”中,而这些档案如今已经有几十本。
“她家的衣服做工精细,样式好看,价格也公道,尤其对老顾客特别用心。”二十多年的老顾客杨先生说。有一年,他需要做件西服,但他在兰州工作,不能量体裁衣,很担心衣服的大小是否合适,但收到衣服后,发现穿着大小刚好,问原因才知道是因为杨晓萍记下了他所穿衣服的尺寸。
因为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杨晓萍的店每年都有批量的订单,年收入高达几十万。
杨晓萍说,做生意就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才能迎来回头客。因此,全商场同样的布料在杨晓萍这里总是最便宜的。薄利多销,她尽量减少自己的支出,让顾客得到真正的实惠。本着这样的经营理念,在生意红火的同时,杨晓萍还迎来了越来越多拜师学艺的人。如今,已经先后有1000多名服装设计人员从杨晓萍的培训班毕业,有一半多办起了裁缝铺。
“我不仅要做好缝纫生意,更要像师傅那样有一副热心肠。”一位已自立门户的学徒回忆起当年跟杨晓萍学技的经历,仍十分感激,“那时候我连一件像样的棉袄也没有,是师傅为我做了第一件新棉袄,她不仅教我谋生的技术,还经常接济我的家里,连最初创业时的铺子都是她帮我租的。”
杨晓萍的丈夫马彦华是县运管局的干部,这些年,尽管夫妻因为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但身教胜过言传,他们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儿女。
如今,儿子马宏哲怀着“教师梦”考入了天水师范大学,女儿马亚荣则为了“飞行梦”考入了四川航空大学。马亚荣说:“父母时常夜半赶活,而我和哥哥也习惯今天的学习任务绝不拖到明天,一家人在同一个屋子里为了各自的梦想而奋斗,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感谢父母这些年教会我们勤劳、踏实、努力、上进。”
《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在婆婆樊俊英眼里,杨晓萍还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媳,不论活再多、事情再忙,婆婆生病时,杨晓萍都守在床前照顾,熬好药还要尝尝是否烫口。
“我们这代人大都敬爱毛*,为此,我儿媳还特意带着我去了北京,参观了毛*纪念堂和故宫。”80多岁的樊俊英说起儿媳实现自己的心愿时非常兴奋,“我现在身体还硬朗,每天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给媳妇和儿子减少负担。”
天道酬勤。如今,杨晓萍一家在县城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仅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带头人”的称号,还在2009年被环县评为“先进个体工商户”,在社会上有着很好的口碑。今年,杨晓萍一家被市妇联授予“五好家庭”称号。对此,杨晓萍说:“感谢缝纫,让我们一家走出大山,实现了各自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