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和36年,黄大发同志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凿渠,带领村民一步步实现着遥不可及的梦想。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只有那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下面是解志愿小编整理的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黔北深山中,有这么一条水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全长9400米的水渠。这是贵州遵义平正乡团结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村民花了整整三十六年,用锄头、钢钎、锤子和双手,硬生生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来的,为滴水贵如油的遵义草王坝村带来了汩汩清泉,也为村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这是一条誓言之渠。草王坝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落差较大,许多村民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顶,再加上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即使有降雨,也仅是水过地皮湿。“缺水”是这个村的写照。当时46岁的黄大发便发誓要修渠引水。正是这个为群众承诺的誓言,才有了后来的生命水渠。作为一名干部,承诺群众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只有兑现承诺,群众才会更加相信你,才能政令通达、干群融洽。
这是一条致富之渠。有了这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草王坝大渠作保障,黄大发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增至近700亩,粮食产量由原来年产6万斤,次年一跃增产至80万斤,村民们的粮仓充实起来了,群众富裕起来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干部的本职。2020年,全国各地都要实现脱贫致富同步小康,这是国家的大事,更是群众的大事。作为一名干部,要沉下心来帮助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提升造血功能,避免返贫现象,真正地带领群众走上小康道路。
这是一条精神之渠。这条“大发渠”,正是“大发精神”的具现。黄大发敢于承担责任,只要是为了群众,什么后果他都愿扛;黄大发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动;黄大发一心为公,眼中只有群众,没有自己;黄大发执着坚毅,再大的苦他也能吃,再危险的活他也敢做。他的故事早已被草王坝每一位村民熟知,而故事背后的“大发精神”,也成为草王坝的共同文化和财富。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要学习“大发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放开手脚勇向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历时36年,老党员黄大发??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报道了80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动人故事。
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引发广泛热议。
织金县龙场镇副镇长李江感慨道:“脚下的力量源于心中的信仰。老党员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地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热忱,用一字一图一锤一钎筑梦小康,那沾着泥土印记的工程图就是最美的测绘画卷,为黄大发老支书点赞!”
“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诚而执着!”中广核电集团党政干部田犁说,我是从贵州出来到深圳工作的人,看到家乡基层党员干部矢志追梦的感人事迹,心中肃然起敬,也深感其中不易。黄大发老支书苦干、实干、巧干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定能为贵州脱贫攻坚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铸在行动中,他把理想实践在作为里,大气凛然、大公无私,心中始终惦记着老百姓。”百里杜鹃管委会元岩村驻村干部孙健说,身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将牢记黄老支书忠诚于信仰、服务于人民的精气神,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书是什么样的心情!”遵义市赤水市桂圆林村65岁的退休老支书肖义武动情地说,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浑身充满力量。退休后这些年,我一直在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义务为各界人士讲解当年的红军故事,“大发渠”精神与红军敢于牺牲、奉献自我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