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官不为心得体会范文
(1)学校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01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症结不放手,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不落实这一“顽症”,大力整治“为官不为”问题。
一.我校“为官不为”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想为”。有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精神状态低迷,总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不主动,总是应付上级了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是“不会为”。面对轮番的课程改革,教育形势等,业务不熟悉,又不愿学习、不愿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归根到底是由于能力水平欠缺,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在“二怕”:一怕工作失误,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四是“乱作为”。主要表现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能和广大教师很好地进行沟通,遇事不思考、不商量,搞“一言堂”。
二.我校“为官不为”问题的原因。
“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我校“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2.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负担越来越重,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3.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4.群众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作为一所村级学校的领导干部,不仅没什么特殊待遇,而且工作比一般老师多得多,致使一部分领导干部在安排工作、遇到难题时,心情急躁,方法简单粗暴,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忘记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忘记了在其位就要谋其职的道理,只顾着自己的那点小利益,致使一部分老师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一些误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解决干部“为官不为”措施。
1.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今年8月,我们努力争取资金70余万元,大大的改善了我们的校园环境,又拿出2万多元资金,对校园的文化氛围、绿化进行了改造。我们大力开展落实“教学质量年”,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了奖励。
2.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上级精神的、符规章制度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镇考核的优秀指标作了较大调整,直接倾向于敢作敢为领导干部、教师。
4.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听课50余次,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
5.完善制度,规范从教行为。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治本还要靠制度。我们先后修改完善了《*学校教师考勤制度》、《*学校作业评比制度》、《*学校听评课制度》等12个制度,解决干部教师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
(2)学校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016
根据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第一批活动单位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党委《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学校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办学任务、职能、本职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实际,学院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走访师生、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对本单位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细致地查找“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群众观念
群众观念上存在服务认识不强,深入教研室不够,联系学生不足的问题。在“解志愿系”工作上不够深入,联系对象方面不主动。平时对教师提的要求多,但深入谈心少,交流不够,对于“问题学生”关注较多,但对普通学生关注少,下宿舍调研不够。在解决学生诉求时,服务认识不强,往往是学生反映了问题才解决,主动性不强。
二、工作执行力
对学校工作部署和决策有时研究不充分,虽然能加以适度引导,但是效果不佳,没有很好地结合学院实际加以谋划,深入思考不够。对工作的推进存在依赖思想,缺乏主动出击、一追到底的干劲,导致某些工作未能及时落实到位。
三、工作能力
在工作能力方面,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没有主动主动设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认识。存在学习干劲不足,观念陈旧的现象。开展工作时经常采用老办法,思路不新,点子不多。对于部分修订后的政策没有很熟悉地了解,在执行过程中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
四、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方面进取心不强,因循守旧,对学院的工作有一定自满情绪,不能自觉地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出于怕麻烦或者担心阻力大的缘故,常常会有“有想法、无举措”的现象,创新力度不够,工作魄力不足,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领导干部有时没有完全处理好个人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上时间分配的问题,工作质量不高。
五、工作担当
工作担当上有时会有一些“老好人”的想法,缺乏主动进取,有明哲保身的思想。工作中能够坚持原则,但有时怕得罪人,特别是对于非自己分管的工作,不能及时谏言献策,不敢碰硬,存在患得患失现象,担当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方面有时不能以饱满的热度投入工作中,特别是事情较多时,显得烦躁,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够。工作有时缺乏主动性和主动性,缺乏主动求变、力争排头兵的劲头。
七、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上深入调研不够,在事情比较多的情况下,遇到问题有时未能深入了解情况,影响工作效果。看材料、听汇报多,而深入基层听意见少,“五深入六必访”少,习惯于“凭经验”,工作中抓落实度不够。
八、工作推诿
在工作推进方面有时效率不高,特别是对比较麻烦的工作不能主动推进,对一些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疑难问题没有及时想方设法去解决,存在观望等待现象,甚至寄希望于相关职能部门出台规定或者解释,没有主动地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
(3)学校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016
自从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开展活动的实际,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教育,对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现将相关信息汇报如下: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组织专班进行了深查细究,认真查找,我们感到,当前我校的“为官不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乱作为”。
一是“不想为”。有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工作热度减弱,进取认识淡化,精神状态低迷,总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不主动,总是应付上级了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是“不会为”。面对轮番的课程改革,教育形势等,业务不熟悉,又不愿学习、不愿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归根到底是由于能力水平欠缺,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在“二怕”:一怕工作失误,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四是“乱作为”。主要表现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能和广大教师很好地进行沟通,遇事不思考、不商量,搞“一言堂”。“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我校“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认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彻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2.责任担当认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负担越来越重,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3.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