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个人学习懒政怠政心得体会3篇

来源:解志愿时间:

懒政怠政心得体会(1)

国务院总理*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会上,*严厉指出,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

*总理所说的“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现象,在我国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对于庸官懒官,一些群众将其概括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并将这些人形容为干部队伍中“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南郭先生”、“山寨领导”。

其实,在庸官懒官身上折射出“三大主义”。一是自由主义。*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为那些作风上存在着严重毛病的官员画了“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庸官懒官早已将党纪政纪忘至脑后,自由散漫,将官场当作“快活林”。二是形式主义。总有那么一些官员,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混”字当头,善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敷衍了事,尸位素餐,庸碌无为。三是官僚主义。庸官懒官唯权是图,世故圆滑,衙门习气严重,他们心中只有自己而无群众,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办法简单粗暴甚至肆意欺压群众。

庸官懒官之所以会存在,一方面源于某些官员政治素养和个人品质不高,他们将步入仕途看成是“谋位子、捞票子、混日子”,缺少执政为民的信仰和理念;另一方面源于选拔任用制度及监管追责制度的缺失,致使某些官员“心懒、嘴懒、手懒、身懒”。

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庸官懒官则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庸官懒官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庸官懒官的存在,会不停地制造着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紧张和矛盾。当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矛盾越积越深后,容易形成十分危险的“政治堰塞湖”。最终,任何一个偶然的事件,都有可能导致群众不满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社会行动,造成和谐社会的“决堤”,带来严重的后果,群众对此极为痛恨。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能仅仅靠挂在口头上,写在计划里,印在文件中,得亮实招、出狠招。有关部门要将庸政懒政上升到腐败的高度,重拳出击、快拳闪击,让“南郭先生”、“山寨领导”们无处藏身。

在中央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反“四风”的今天,*总理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的当头棒喝,不知能否让那些还想游戏官场的庸官懒官警醒?

懒政怠政心得体会(2)

为官不为现象当然不是时至今日才突然冒出来的。只不过,随着改革步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随着高压反腐的一路高歌猛进,为官不为的积弊和危害也逐渐凸显出来。

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伤害民心……这些后果是显性的,容易判断和察觉。为官不为的真正恐怖之处,在于它的危害往往是隐性的、潜在的,与乱作为相比,更难引起警觉;等问题浮出水面时,往往已经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就拿反腐来说,为官不为造成的隐性危害至少有二。

首先,养痈成患,最终酿成“塌方式腐败”恶果。山西就是典型例证。两会期间,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坦言,山西的严重腐败“是一坨一坨的”,“现在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塌方”。他指出,山西发生严重的腐败问题,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党不管党,没有从严治党;二是没有从严治吏,权力失控;三是没有拧紧总开关,道德塌方;四是没有从严查处,养虎为患。四点原因,归结为一点,其实就是:党委没有负起主体责任、纪委没有负起监督责任;说白了,就是为官不为惹的祸。

其次,稀释反腐红利,给人造成反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错觉。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指出,随着反腐力度加大,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收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原来托托人还能解决的事情,现在反而常常被无限期搁置。这种现象,很容易令人产生反腐遏制了乱作为,反过来却又助长了不作为的误解,让人感觉反腐并未给自己真正带来实惠,反而带来了新的不便。

为官不为给改革发展大局造成的隐性危害,也正在逐渐显现。

在两会前召开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谈到两种值得警惕的反常现象,都与为官不为密切相关。第一,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发现有大量资金沉淀;一方面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第二,去年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

如果将腐败比作党和政府肌体上的明显硬伤,那么为官不为则是党和政府肌体内的潜伏病菌。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一段时间以来,*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懒政怠政心得体会(3)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总结出为官不为“五型”:“打盹型”,精神萎靡不振,遇事装聋作哑;“木偶型”,工作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太极型”,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比划型”,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说唱型”,动口不动手,务虚不务实。

这描述的是为官不为的客观表现。那么,导致为官不为的主观因素又是什么?结合实践分析,四种不良心态值得警惕。

其一,畏惧。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成为新常态,“打虎拍蝇”战果丰硕。这在极大震慑腐败分子的同时,也让一些领导干部患上了“反腐恐惧症”:有问题的人惶惶不可终日,无心推进工作;没问题的人则抱着“明哲保身”的错误观念,把反腐倡廉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不去推进工作。比如争资立项,以前是千方百计跑资金、全力以赴争项目,现在却以“风声紧了,要求严了”为借口,不跑不争了,甚至有些资金给了、项目批了,也拖着不落实甚至设法推掉。

其二,迷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些领导干部不学习、不钻研,对新常态严重不适应,思想迷茫、行动失据,于是就抱着“不干事不出事”的心态,尸位素餐、等待观望。

其三,撒娇。正如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所说,过去,一些干部无利不起早,没利不当官;如今,他们对“新底线”“新规矩”表现出不适应,大谈所谓“为官不易”,“这其实是在撒娇”。现实中这种状况确实不罕见。一些官员眼看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作风管束越来越严、违规成本越来越高,索性满地打滚、为官不为,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

其四,顶牛。本届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简政放权,一年多来,国务院提前完成了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的目标,一些地方行政权力最多减掉了近七成。简政放权,原本是既突出“放”又强调“管”,一些患有权力“依赖症”的官员却因为对“放”心怀不满,于是便任性地“一放了之”,以怠行职责的方式搞消极对抗,跟中央顶牛。结果是,乱伸的手缩回来了,监管的眼也闭上了……


庸政懒政怠政心得体会3篇

懒政怠政学习心得体会汇总篇

懒政怠政学习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党员领导干部懒政怠政心得体会3篇

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学习心得体会3篇

老师个人懒政怠政自查报告10篇

单位机关懒政怠政自查报告汇总篇

教师开展懒政怠政自查报告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