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二集共赴国难心得体会

来源:解志愿时间:

印象中,近年来没有一部历史纪录片享受过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这么高的待遇,片子的热播既是难得的荣耀,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也许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评价《东方主战场》。毕竟我研究抗战已30年,参与历史纪录片创作也有16年,主创过与抗战直接相关的纪录片8部,包括抗战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推的纪录片《抗战》。这次深度介入《东方主战场》的创作,更有着全新的感受,“国家立场“、”“国际水准”、“扛鼎之作”、“一号工程”等豪气干云的定位,令参与其中的创作者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使命的艰辛。用8集片子来承载4亿人14年抗战的历史,还要勾连起中国与世界,并要求文字简洁。对每一集的撰稿和编导而言,都是难以应付,又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昨晚观看《东方主战场》第二集,一幕幕“共赴国难”的勇壮场景令人心潮澎湃,不禁为编导的成功应对叫好。这一集中,仅有名有姓的国共将领就将近40位,涉及的大小战役近20个,此外还没有遗忘海军、空军的作战。头绪如此纷繁,却安排得环环相扣,凸显出全民族面对强敌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惊人意志。

这里要赞一下张宝平编导,尽管片中内容极为庞杂,这位军人气质的导演仍然掌控自如,使得感人的细节依旧充沛,淞沪会战中一位死不瞑目的无名老兵、平型关大捷后朱德总司令感人至深的家书等令人难忘。本集最有特点的是,虽然战争是惨烈的,但画面并未只是血雨腥风,而是动静结合,做到好整以暇。观众可以欣赏到七七抗战爆发前夕卢沟桥的静谧夜色和石狮子的迥异表情;淞沪大战开场前,可以听到江海关大楼的悦耳钟声,见到学生忙于考试的场景;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和战前古城墙青藤缠绕、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画面上的黑白与彩色的节奏交替,避免观众视觉疲劳,同时更营造出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的强烈对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音乐的使用颇见功力,山西梆子的苍凉与平型关大捷的神奇、“到敌人后方去”的轻快而灵动的旋律与八路军、新四军勇敢的挺进敌后,肃杀的战场因为音乐恰到好处的引入而别有洞天。再加上动漫、地图的巧妙运用,本集充分展现了纪录片作为综合艺术的特有魅力。

看完第二集,我最强烈的的感受是,国难之际,中国没有了党派之争,没有了门户之见,没有了恩怨情仇。中国军队将士是不惧牺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骨肉相连的整体。片中将慕尼黑协定所体现的绥靖主义与中国铁血抗战的坚毅精神勾连比较,可谓是点睛之笔,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举全国之力率先与危害世界和平的日本侵略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也捍卫着世界和平。

没有什么题材比伟大的抗战更能够长久吸引着观众,这场四亿人为尊严和生存而共同战斗的经历永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粘合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的营养剂。作为观众,作为一个抗战史研究者,我要向《东方主战场》编导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看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得体会

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看心得体会

观看《东方主战场》心得体会和观后感

看东方主战场第八集心得体会和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得体会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第二集共赴国难心得体会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第三集浴血坚持心得体会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第四集艰苦卓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