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3000字3篇

来源:解志愿时间:

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篇一】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在9日召开的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省委书记秦光荣郑重提出,全省党员干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习惯、新的作为,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党的作风建设正在迈入新常态。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秦光荣认为,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境界。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退一尺。”秦光荣说,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上的“钙”,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学习领会关于抓作风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推进治国理政、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认识上都进入新的境界,“升级”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要适应新常态,就要下功夫养成新习惯,而具体的努力方向就是“回归”??

“切实回归到党内生活的本来状态、回归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回归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秦光荣说,唯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期待、时代的步伐。他告诫广大党员干部:

“必须把做官的意识淡下来,把公仆情怀浓起来,时刻摆正‘主’、‘仆’位置。”

“以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用党的纪律、国家的法规制度约束自己,时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经常对自身进行检视,拿中央精神的标尺对一对、量一量,时时刻刻调整行为的舵、绷紧作风的弦。”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却出现了不适应、不习惯、不舒服,信奉“少干事、不出事”,推崇“冷”执行,甚至产生由“为官不易”向“为官不为”转变的苗头和倾向。秦光荣严肃指出,必须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彻底抛弃“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坚决克服“且行且观望”的工作心态,以新的作为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篇二】

近期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官场的“新常态”对于我们基层人员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因此要对新常态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现在仍有少数人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

学习新常态心得体会

经济新常态倒逼大学生就业观

两会关于谈经济新常态提案解读,全国两会谈经济新常态提案政策

两会关于经济新常态提案解读,全国两会经济新常态提案政策

两会新常态的思想汇报

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名校带动、优质资源牵引构建均衡新常态

养老新方式“候鸟式养老”成为中国东北老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