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事迹材料【汇总】

来源:解志愿时间: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一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冯相军是一名监狱警察,媳妇儿逯东风是一名儿科医生,女儿是一名初中学生。在这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风月传奇,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的岁月如歌,甘苦与共的时光流年,就像万家灯火,黑夜里温暖的那一盏。

一、爱岗敬业,竭力做好本职工作。

冯相军是经过2003年公务员考录到监狱工作的。十余年来,不论是当初与妻女两地分居,还是现在同处一市,不论是在监区工作,还是在科室工作,都能任劳任怨勤勉尽职,干一行爱一行。在监区工作时,因为工作出色,曾被单位派往西南政法大学学习狱内侦查业务;调往科室工作,他又刻苦学习,凭着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资格考试,成为监狱心理咨询矫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2013年河南省监狱管理局组织的全省监狱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冯相军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在省局“我与教育改造工作”征文中获得全省监狱系统二等奖,并被省司法厅表彰为“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个人。

在罪犯思想教育工作中,他科学规划,认真组织,确保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尤其是全监狱罪犯考试,他更是竭尽全力加班加点批改近千份罪犯考试试卷,从不喊冤叫苦。自他负责罪犯改造评审和罪犯改造积极分子工作以来,不论工作量有多大,他都是亲自审核,从未发生一起错误。编辑监狱小报和向省局投稿,他也是亲力亲为,笔耕不辍,每年全省监狱系统投稿排名,单位都是(市属监狱)名列前茅,这跟冯相军本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冯相军有一定的理论写作功底,自到科室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写一篇调研论文,由于有理论参考价值,在监狱系统论文评选中还获得了不少奖项,有全省监狱系统的一等奖,有中南地区的二等奖,有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的三等奖。有些论文,还被发表在省监狱学会和中国监狱工作协会主办的理论刊物上。因为工作成绩显著,冯相军曾多次被评选为省级优秀思想教师、全省监狱系统优秀理论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

作为妻子,逯东风除全力支持爱人的工作外,还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医疗工作。由于诊疗对象的特殊性,她不仅要热心地去安慰和诊治孩子,还要努力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工作负担着实很重。有一次,刚值夜班回到家,护士打电话说一个孩子病患高热不退,一听,她就喊上爱人开车到医院,说亲眼看看检查下才能放心得下。现在,逯东风也是所在科室业务骨干,并获得了本单位“优秀医师”的荣誉称号。当然,这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的工作得到了病患家属的认可,也只有在病患家属表示感谢的那一刻,她的心里才是由衷的幸福和满足。

二、甘苦同享,风雨共担,努力让小家溢满幸福光色。

逯东风的身体不好。那是在2011年秋,医生检查出她患有甲状腺癌。他们商定,利用七天的国庆假日时间去医院做甲状腺全切手术。那一年,她34岁,不该是与死亡如影随形的癌症造访的年龄。

上天有时真很无情。,冯相军陪着媳妇儿到郑大一附院复查,结果又显示多处肿瘤,必须要再次手术。

钱,与生命相比,价值似乎并不大。为了鼓励她,冯相军专门从网上找到上海复旦大学教师于娟的《死亡日记》让她看。谁都会死,但不是谁都能死的坦然,何况,这样的癌症距离死亡还有遥远的距离!

已过多年,冯相军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热一壶水让媳妇儿喝药。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性动作。然后,孩子上学,大人上班,生活似乎跟他人并无两样。为了释放压力,充实精神,他们还购置了旅游年卡,可以在闲暇之余走进自然的怀抱去吹吹山风,听听山泉。或只有在自然里,生命也才会有本真的色彩和活力。

他们居住的70多平米的房子楼层有点儿高,媳妇儿觉得身体不好,年龄再大点儿爬不上,所以,他们又商定再买一套房子来改善居住。他们选择的房子,价款50万,首付15万,贷款20年,这些沉重的数字后面,不只是欠下的亲戚朋友同学的债务,以及未来需要共同负担的偿还责任,更是夫妻二人不离不弃风雨共担的婚姻承诺,以及携手并肩分享生活的幸福梦想。

三、敬老尊长,尽力为父母撑起一片天空享受晚年幸福。

冯相军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家里的房子,还是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那里,不仅铭刻着儿时的成长记忆,而且见证着儿子尽孝不能的内心缺憾。去年,一场特大暴雨又在房顶上冲了一个洞,使得简陋破损的房子已然撑不下父母的晚年生活。

父母总得有房住,没办法,事儿赶上了,冯相军又东挪西凑地借了几万块,在老家盖了房。老家盖房,父母没能力出钱,兄弟也不曾分担,只冯相军一个人承担下来,确是小家庭的不小负担。不过,这事儿媳妇儿挺开明,不但没反对,反而很支持,倒是令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父母已老,需要更多的或是陪伴。虽然距离百余公里,但有时间他们还是尽量回老家探望,如此,令父母觉得生活不是凄凉孤独,令自己不在未来的日子里空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缺憾。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力为女儿做好榜样。

学习是女儿的主要任务。为了让女儿养成学习自觉和主动的习惯,冯相军与媳妇儿都尽力为女儿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家里尽量少看电视多看书。女儿学习的积极性挺高,假期父母不想让她报辅导班,担心太累导致厌学,可她强烈要求报。女儿成绩在年级排名还不错,期末还得了学习标兵和三好学生的荣誉。

除了学习,父母还得让女儿学会做人,这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他们不慕虚荣,不摆阔气,不讲排场,处理家庭事务的时候也让女儿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教育女儿勤俭朴素得体大方,培养女儿参与观念团队精神。有一次,他们还让女儿掌控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安排家庭的日常生活支出,使其体验一菜一饭来之不易,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生活简朴的好品质。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二

杨会春,女,现年87岁,家住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芒棒镇张家村。1929年出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60多年来,坚持一辈子做好事。虽然家庭贫困,但她却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杨会春曾获得2012年保山市“感恩之星”、2013年保山市“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先进个人”、 腾冲县“最美腾冲人”“最美母亲”、保山市优秀共产党员、“云南好人”、第五届云南省道德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勤俭持家

朴素整洁的衣着、瘦高的个子、带着蓝布帽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这就是杨会春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她是一个见惯了的普通平凡的农村老太太,她早年丧夫,以一人之力将6个子女拉扯长大。为了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每天天没亮她就到地里干活,晚上天黑了才回家。老人的儿子杨怀明回忆到:每年入冬,她都会拿上抓耙、弯钩、绳子,到山上抓松毛。抓松毛的人多,为了赶在别人的前面多抓一点,她要早早地起床,包着饭、带点水,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抓松毛手都抓烂了。农闲的季节,老人会自己纳布鞋去集市上卖,卖的钱再买布回来做鞋垫。“一双布鞋的钱能换回两尺布,可以纳好多鞋垫。”为了省钱,纳鞋底的线都是老人自己把竹麻剥了皮,再经过煮、锤、洗做成的。儿女们也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帮着母亲照顾兄弟姐妹、喂鸡喂猪,用勤劳战胜了贫困。现在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孙子成为了人民教师,重孙女都已上学,一家人其乐融融。

乐善好施

老人一生清贫,她说:“我只要白天有个做饭吃的地方,晚上睡觉不漏雨,就足够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她那一双宽大的长满茧子的手,不仅养育了6个儿女,还把慈母的情怀给了更多的人。

1958年生活困难时,杨会春所在的张家村绝大部分人家都在闹饥荒,当时杨会春已有3个孩子,几乎每天都吃不饱,但听到邻居家的孩子饿得哇哇直哭时,杨会春悄悄地把家里仅有的5斤粮食送给邻居,还不说是自己给的,说是公社叫她转送的,而自己却带着孩子吃野菜。

2003年,“非典”在全国肆虐流行。杨会春知道后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开了药方请卫生部门认可后,买来药煎熬后挑着走村串寨送给乡亲们。钱不够,她把儿子买给她的新皮鞋偷偷拿回商店再三央求老板退了钱后换药,继续送给大家。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一些邻居也自发送来和她一起熬药。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杨会春到茶园里给别人采茶,几天下来赚到50块钱,人却病倒了,她舍不得吃药,舍不得上医院,硬是拄着拐杖走到村委会,请村干部把钱捐给地震灾区。

2009年,持续的干旱天气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面对无情的旱灾,看着村民们种下的核桃和油茶,因缺水正逐渐干枯而死亡,杨会春老人心里非常着急,不顾儿女劝阻,挑起水桶加入到村民自发的抗旱救灾队伍中。那段时间的每天清晨,在张家村寨子里总能看到老人挑着水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抗旱的队伍中,核桃地、水井边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老人的脚印。刘善富说:“其实,那段时期她总是先保别家的苗再浇自家的水。”

这样的事数不胜数。杨会春处处热心公益事业,事事带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听到哪里有灾情和困难,她都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他的子女耳濡目染也传承了她的善良和热心,她的长子杨明恒和母亲一样,热心公益事业,放下自己在城里的工作,主动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并被群众选为新农村理事会会长。在村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他起早贪黑,主动协助镇村干部做好村庄规划和群众工作;在开展家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地方他总是第一个上,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人人动手,卫生死角迅速得到清除;当村民与村民之间出现矛盾时,他主动当起调解员,由于他为人公正厚道,经常一言两语就能化解矛盾。每当别人夸赞他时,他总是很谦虚地说:“和我母亲相比较,我做的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我还要向她老人家不断学习。”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关于最新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社区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关于最新五好文明家庭事迹简介

最新市五好文明家庭事迹

农村文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2篇

社区文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

乡镇文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