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精选五篇
导语:《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的2017董卿朗读者观后感五篇,欢迎浏览。
范文一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第三期的《朗读者》以“选择”为主题。
选择无处不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
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入行二十年王千源出演了上百部的影视剧,但大多数都是被选择去演一些小人物、小角色,八年前他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他选择拍摄《钢的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承载了他小时候的很多记忆,而这一次的选择使他赢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的称号。
献给电影《钢的琴》中饰演的陈桂林、导演张猛、台前幕后为《钢的琴》付出的人。
十二年前,秦?飞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上了耶鲁大学本科,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六年前,他从这所名校毕业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选择。他选择了希望的田野??到一个名不经传的农村做一个村官。六年后的他依然相信未来他会将这条路走到更远。
秦?飞和他的五个伙伴朗读迟子建的《泥泞》为他们服务的千万农民们朗读,为广袤的农村大地朗读。
麦家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他也是继鲁迅、钱钟书和张爱玲之后唯一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儿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十分封闭,麦家选择陪伴儿子度过最摇摆不定,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帮助儿子成长。
麦家朗读自己给儿子写的一封信,这是一封叛逆孩子的父亲写给叛逆儿子的一封信。
徐静蕾选择当导演,她坦言每次电影类型的选择都是源于兴趣。希望做她没有做过的事情,她选择了挑战和变化。
徐静蕾满含热泪朗读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献给她天上的奶奶。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是一位美国人,但是对汉字有一种痴迷的程度,他选择用二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汉字数据库,网站里有将近十万个汉字字型,为此他倾尽所有、无怨无悔。
理查德•西尔斯朗读《陋室铭》送给他的母亲,感谢母亲一直尊重他的选择,在背后支持他。
国家唯一的一所红丝带艾滋病儿童学校的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与守望,选择了用爱和奉献为一群特殊的儿童撑起了一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现在学校有33个孩子,第一批的16个孩子正在备战高考,能让他们接受教育,开心成长是郭小平最快乐的事情。
郭小平朗读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如果》献给他的33个孩子希望当有一天自己不能再陪伴他们的时候,孩子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未来。
露珠会选择清晨,
阳光会选择万物,
爱心会选择付出,
成长会选择历练。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
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不断选择的旅程,
那么当千帆阅尽,
最终留下的就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范文二
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朗读者》的朗读文字包罗万象,有着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的自创情诗;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节目中第一个“人”是可见的朗读嘉宾,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柳传志是着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
节目中第二个“人”是文字的作者,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通过文字与它的作者交流,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节目中第三个“人”是电视观众,每一段朗读、每一个作品,都是以共鸣的情感为切入点,让朗读嘉宾、文字和观众通过它连接在一起。节目中未见到第四个“人”,就是朗读亭里千千万万个真正参与的普通人,他们在朗读亭里大声的朗读,成为了节目的延续。
董卿认为朗读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朗读者》也发起了线上线下的活动让节目走近生活,活动的核心就是用朗读的方式传递爱。在线上活动“为TA读”的展示中,现场记者被邀请上台,朗读他们写给最爱人的一段话。一位记者读给退休后正在转变心态父亲的话打动了董卿,董卿说她的父亲退休后也经历了很长一段调整期,从报社退休的他现在仍然每周坚持写两篇稿子寄给报社,如果采纳了他就会特别高兴。白岩松打趣说:“当面说出爱意很难,但用朗读的方式就变得简单,这也是《朗读者》的又一个功能”。
董卿在采访中曾回答过她为什么一定要做《朗读者》的问题,她说几乎在文艺综艺领域里所有的节目形态都已经做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但从央视一系列的动作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朗读者》的诞生又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