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两会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宜昌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阶段性特殊困难,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稳神定气、克难攻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质效同步,基本完成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稳增长、争进位,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坚持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全国。实现生产总值3132.2亿元,增长9.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1.5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2471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5亿元,增长13.3%;外贸进出口27亿美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7元,增长13.2%。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宜都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宜都、夷陵、枝江、当阳在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中位居前列。8个县(市、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2个过20亿元、2个过30亿元。9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8个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二)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转型升级。重点产业发展提速。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8%,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均突破15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5.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8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79家。2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选湖北民营企业100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三峡旅游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三峡大坝景区实行门票免费,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晋升国家5A。全年接待游客40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6亿元,分别增长23%、29.2%。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超过200家。广发、光大银行在宜设立分行。新设立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83亿元、1968亿元。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8%。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600亿元。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39亿元,增长33%。惠科电子、东土科技、1号店等国际国内龙头企业落户宜昌。宜昌市跻身“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126个,增加264个。67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南玻平板显示器、宜昌汽车产业园、人福药业出口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或投产。宜昌高新区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项目63个。落实三峡对口支援资金99.6亿元,上海对口支援宜昌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争取到位三峡后续工作项目补助资金10.6亿元。质量强市创建深入推进。宜昌市被评为“度全国质量魅力城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达到39件。新增湖北名牌产品12个。稻花香酒业公司获“长江质量奖提名奖”。资本市场多元发展。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四板”挂牌企业6家。上市企业再融资12.1亿元,本地企业债券融资74亿元。
(三)抓改革、促创新,活力动力更加强劲。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主动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确立“1+6+4+5”对接格局,市场准入、简政放权、投资制度、社会信用、行业监管、综合执法等改革加快推进。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8.9万家,民间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0.4%和21.4%。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框架基本形成。市级国有投融资公司改革重组有序推进,全年融资220.6亿元。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区城管体制进一步深化,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财政预算、投入、绩效管理改革富有成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5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722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588家。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宜昌市被评为“2014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新增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76件、高新技术产品55个。安琪酵母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协在宜设立“海智计划”工作站。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8家、博士后创新基地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家11人。全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非公企业职称评审工作全面推进。宜昌市获批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为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城市、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市。
(四)重统筹、优功能,大城建设提速增效。坚持把中心城区作为龙头来抓,统筹推进城市现代化、乡村田园化、城乡一体化。宜昌新区新建续建项目202个,完成投资310亿元。开工建设城市道路121公里,竣工通车45公里,至喜长江大桥工程进度完成70%,城区快速环网雏形初显。东山大道BRT改造工程加快实施,项目被亚洲银行评为国内唯一可持续交通项目最佳案例。开工建设大型公建项目18个,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市奥体中心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市规划展览馆被评为全省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创建项目。续建、新建安置房518万平方米,竣工69万平方米。磨基山公园一期和东山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滨江公园景观实现提档升级。中央商务区滨江项目、点军生态新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更新步伐加快。环城南路、白沙路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127亿元。完成建筑综合整治项目172个,安装景观灯9万余盏,绿化开工面积260万平方米,定植绿化大苗6.32万株。城区运河整治主体工程历时三年圆满完成。完成13个重点电网建设工程。增加城区公共停车位1060个。市域规划实现全覆盖。宜昌市连续六届摘取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桂冠。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2.6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65%。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完成交通投资110亿元。宜巴、保宜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04公里。建成一级公路110公里,改造二级公路150公里,硬化农村公路900公里。三峡枢纽港区建设有序推进,宜昌长江干支流岸线规范整治全面启动,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2亿美元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三峡翻坝物流园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白洋港一期、茅坪港二期加快建设。宜渝铁路开通动车。三峡机场被评为国际航空服务四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城区公交新增12条线路,城际公交开通2条线路。村镇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亿元。90%的村庄完成环境整治任务,63%的农村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完成清洁能源入户工程2.5万户。治理水土流失51.22平方公里。建设末级渠系650公里,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41座。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淘汰城区燃煤锅炉25台,关闭安能、美联热电等小火电机组8台、土砖窑39座。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全面实施,淘汰黄标车3.2万台。黄家湾垃圾填埋场提前封场。五峰县城避险迁建完成主体工程。3个村被纳入国家避险解困试点。市级以上生态村镇达到186个。6个村镇上榜“荆楚最美村镇”。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地耗分别下降4.8%和8.43%。补充耕地9750亩,连续12年实现占补平衡。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五)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把民生幸福作为不懈追求,深入推进五大民生工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增长23.5%,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6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至2.2%。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23%。社保扩面17.4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参续保缴费率达到100%。职工省内异地就医、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即时结算,全市医疗保险“一卡通”平台正式启用。新农合参合率99.8%,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区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得到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宜昌市蝉联“中国城市慈善百强”。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7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708个。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65188套,建成23301套,分配入住14383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962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6万人。30个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全面实施,4.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兴山、远安被纳入我省秦巴山片区扶贫规划范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完成15个街办文化站和342个村文化室改扩建。成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暨宜昌首届艺术节。承办国家和省体育赛事31项。宜昌市选手在仁川亚运会上取得4金1铜的好成绩。3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歌曲《江河恋》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华鲟历险记》获中国最佳动画电视入围奖。宜昌市被命名为“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全民阅读指数测评结果位居全省同等城市第一。完成宜昌民俗志、县级综合志等志书编纂工作。
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全面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6%。宜昌市成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通过国家验收的唯一地级市。职教园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市一中及夷陵中学新校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峡大学整体进入一本招生,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资助贫困学生12.8万人次、1.46亿元。宜昌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入联合国儿童基金试点项目。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强力推进,乡村医生定向委培三年计划全面启动。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门急诊大楼等项目加快推进。宜昌市顺利通过全省健康城市考核。在全省率先实现独生子女年老父母计生奖励全覆盖。
巩固“一本三化”服务体系,宜昌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积极创建全国第四届文明城市,在中央文明委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5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湖北好人榜”和“荆楚楷模”。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幸福村落”创建覆盖率达到40%。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法治宜昌建设深入推进,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03件、法律援助事项19221件。平安宜昌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六)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取得初步成效。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全面公开市级权力清单。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7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审批时限压缩75%。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出台行政机关首受责任制等51项制度,实施10项专项整治,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电视问政”活动。全市“三公”经费下降28%,会议、文件、评比活动数量减少23%。坚持“力度统一论”,改革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显着。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自觉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开展工作,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工作,按期办复人大议案和建议273件、政协建议案和提案567件。
,民族宗教、援藏援疆、统计、信访、气象、对台、外事、侨务、粮食、供销、档案、保密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创建、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全面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服务三峡工程安全运行成效明显,三峡电站年发电量跃居世界首位,三峡船闸连续11年实现安全高效运行。
各位代表!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宜昌市经济运行呈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良好态势,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省委、省政府给予充分肯定。成绩来之十分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宜部队官兵、中省驻宜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昌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实体经济运行仍然困难,产业整体实力不够雄厚,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仍然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民生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少数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执行落实不力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