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解志愿时间:

  作文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笔者认为,真正的好评语应该因类施“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少点全面性,多些针对性

  面面俱到,学生很难一下子改掉所有的问题。多些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同题进行点评,针对性强。首先评语要能体现本次训练的重点。一篇评语,可以从大处落笔,如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感情、条理、选词用语等,但着眼点要放在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因为每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写人的,或是训练写事的,或是训练写景状物的。即使都是写人的,但每篇习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切准要害,给予适当的指正,或相应的评价。其次评语要注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如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多用鼓励性评语;对自信心强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励,又不自我陶醉。

  2、少点刻板性,多些鉴赏性

  不要把写评语看成是一个冷冰冰的刻板的工作,要多些热情,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布鲁姆把学生受到激励去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称作“先决情感特点”。“赏”的目的就是力求将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尽可能变成影响学生的一个主要变量。有鉴于此,教师在作文评估中不能冷漠地纯客观地刻板鉴定和纯粹着眼于匡正的消极处理,而要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并用红笔写下激赏的批语,如“此文立意深刻,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深刻。构思巧妙,善于从课文中吸取营养,借鉴引申发挥……”、“用此一字,以一目尽传精神”等。当然这种赏识性的赞语亦不能言过其实。有时候,越是好文章越要提出高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励,又不自我陶醉。赏识性的评语能够产生奇妙的心理效应,请听一个学生的心声吧:“老师,虽然你的评语只有‘可喜’二字,但我看到它,心中极不平静,在后来的每次写作中每每暗下决心,不让这个‘可喜’被劣作冲淡。”

  3、少点否定性,多些肯定性

  以往我们批改作文,总是给学生指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好像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出教师的水平。但是,如何才能使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选材恰当呢?学生看了批语,也还是不明白,写作积极性却已大受打击。我们说,作文批改应注重实效性,为什么不多指优点而少指缺点呢?我们完全可以放下某一习作中选材不合理的不足,指出他文章构思精巧和语言富于表现力等优点。指出优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使正确的知识得到强化。那么,对习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是否可以视而不见呢?也不是。教师应明确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一当然,这一内容一般不应在评语中体现,而应在作文讲评中反馈给学生。“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4、少点权威性,多些启发性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与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就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教师要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心态,将心比心,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向、兴趣、爱好及时给予回应;评语要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语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要尽量多用委婉、商量、探讨的口吻,少下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让评语处处传递着老师爱学生的诚挚殷切之情、平等宽容之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与启发,得到抚慰与交流,获得信心与力量。例如,与其在评语中写道“内容不够充实”,倒不如说“在我看来,如果你能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这样的探讨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他也会充分重视教师给他的批语。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践证明,在作文评语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