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替代率为社会平均工资40%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 为社会平均工资40%
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我们退休之后尚有好长时光。而等待我们的,首先是众多的花销:日常开支、住房费用、医疗成本、护理费用;还有学习、旅游、兴趣爱好等。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0%左右,而企业年金大多公众基本很难享受,而老年生活的保障,个人自筹养老金也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主要出路。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
广州市民政局首次公布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广州户籍老年人超133万,占户籍人口16.03%。广州开始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到了,养老金够吗?
中国老龄化正在奔跑前行,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或是世界上“变老”速度最快的国家。
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9月底公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5)》,按照传统统计口径,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不过,对于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这份报告显示,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即提前1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而广州的数据更为严峻,截至底,广州市户籍老年人超过133万,占户籍人口的16.03%。其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老城区老龄化已经超过20%。
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下,养老金无论是体外输血还是自身造血功能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发贫困”问题。人社部10月24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十年调整,现在已经超过月均2000元。此外,目前广州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为3019元/月。
不过,杨燕绥的报告称,目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是,对于大多数低收入的劳动人口,他们在年轻时往往负债累累,最主要的是房地产按揭贷款,很难让他们积累起商业性的养老资产,导致他们的养老贫困问题更加严峻。
机关公务员养老水平高于事业单位,大多数国有企业员工的养老水平也要高于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员工,而事业单位要高于私营企业员工,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中小企业员工享受的是最低限度的保障水平,这进一步加大了老龄人口的养老贫富差距。
而更明显的问题是,养老金的投资管理碎片化。正由于统筹层次低,管理碎片化,不能集中资金进行再投资,进行保值增值,资金被闲置,不能进入社会再生产,是对资金的一大浪费,而且也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白白在通货膨胀中慢慢缩水。
现状: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
养老金替代率,这是我们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杨燕绥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个人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资。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品质,反之,则会影响养老生活。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1999年之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目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
试想,收入1万元左右的职场白领,退休金降到4000元左右,对退休生活将带来影响,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退休生活的落差。目前来看,政府养老金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
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养老年金理财师介绍,“从现在来看,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保险、基金等等。”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上述三大支柱、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美国为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