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含金量低 最可怕城乡差距是相差24倍

来源:解志愿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不均衡,中国依然存在着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

  其中城乡差距更宛如横亘在全民共富道路上的第一鸿沟。

  长期以来,社会主流观念认为收入分配是城乡差距的主要推手。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然而,这已是10年来的最低值。

  缩小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近些年中央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在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中分享发展红利。

  从1990年到2008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从20.2%上升到40.9%,农业收入比重从66.4%下降到38.9%,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力量。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使2.5亿农民工相对于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的人口劳动附加值有所提升,但由于当前重资本、轻劳动的思维根深蒂固,甚至已经渗透至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执法中,虽然这些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制度法规在完善,但在收入分配环节博弈能力严重不足,加上自身技能越来越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因此收入增长的幅度并不理想,反而每到年关,各类神奇的讨薪大片会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频频上演。

  数据显示,最近10年,我国每天消失80个村落,城镇化率每年都在以1.36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已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这样的场景会在相当一段时期成为常态。

  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600405,股吧)之一,加上三中全会明确城乡土地同地同权,无疑会加速农村土地自由流转,助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从土地解放出来,成为城市新市民。

  这为彻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可能:一是传统农业升级成为现代农业有了可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将传统产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现代产业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于是,长期潜伏在城乡之间最可怕的鸿沟将日益显现。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显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

  必须承认,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在完善农村社保方面付出了持续而有效的努力,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放心保)和农村低保等,但依然存在着项目不全、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等难题。

  过去,农民对社保问题远没有收入问题敏感,主要是因为手里有土地,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他们逐步失去了土地,涌入城市,却无法在那里享受到公平的社保。

  专家尖锐地指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只实现了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但如果将2.5亿左右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并轨,那么仅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过程中总的资金缺口就会高达30.69 万亿元,其中企业需要承担23.22万亿元。对于处在经济下行周期、升级转型压力巨大的企业来说,这是不可能承受的支出。如果依赖财政吃紧、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更是纸上谈兵。

  城乡收入差距除了有历史欠账的原因,更多的是在城市化、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

  好在中央政府执政的核心是民生,构建公平公正、城乡统一的社保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比如到今年为止城镇退休职工已经实现十连涨,社会各界关于养老并轨、公平医疗的呼声也在获得决策层更加积极的呼应。

  至于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方面有赖于各级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加大投入,并从央企国企征收更多税收充实社保账户,更关键的是未来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设计,广开融资渠道,其中重点就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用市场化手段来尽可能调动一切可以完善社保的力量。

当下,健全统一的城乡社保才是城镇化顺利推进的保障,也是弥合困扰中国社会多年城乡差距的基石。一句话:弥合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法治健全的劳动力要素市场,而消除社保鸿沟却有赖于高效积极的政府意识和措施。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