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来源:解志愿时间:

2018大同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还未公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7大同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请参考!

2017年,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和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着力推进“136”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经济运行呈现出趋稳回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1.8亿元,增长6.5%。

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46.1亿元,增长7.4%。

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5.9亿元,增长5.7%。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9.3亿元,增长7.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8.3亿元,增长2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4.5亿元,增长7.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1元,增长6.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2元,增长7.9%。

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

经济增长好于年初预期。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摆脱上年低位运行态势(增速1%),增速从一季度的1.1%开始起底回升,逐季加快、一季好于一季。二季度末达到3.3%,三季度末达到5.8%,全年达到6.5%。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16.8亿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64.2亿元,增长4.2%。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粮食产量在连续四年突破20亿斤的基础上,今年达22.9亿斤,实现至2009年以来的八连丰。畜牧业稳健发展。全市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4%、7.1%、10.7%和5.9%;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3.3%、18.1%和8.3%。

工业增速稳步回升。2017年,全市工业顶住诸多下行压力,攻坚克难,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规上工业下降12.1%,上半年增长1.5%,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末增长3.9%;全年增长5.7%,较2016年加快20.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口径)完成489.3亿元,同口径比较(下同)增长7.0%。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2.1亿元,下降3.8%;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4.4亿元,下降1.6%,其他投资完成272.8亿元,增长16.8%。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5亿元,增长7.5%。

(二)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稳粮优经扩饲,种植业结构优化,呈现出粮食作物减、经饲作物增,主导作物减、特色作物增的“两减两增”新态势。玉米播种面积减少6.0%,豆类减少8.0%,薯类减少7.6%;经济作物面积增长15.2%,其中蔬菜增长18.5%,中草药增长177.8%,青饲料和饲草增长85.6%。

第三产业拉动有力。全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46.1亿元,增长7.4%。三产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快于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三产占全市总量比重达57.6%,高于二产占比20.8个百分点,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7.1%,高于二产16.9个百分点。

煤与非煤齐头并进。煤炭行业恢复明显。全市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8.8亿元,同比下降5.0%,比一季度(-34.9%)回升29.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1.1%)回升6.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8.0%)回升3.0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45.1%,占比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非煤行业支撑有力。全市非煤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7.1亿元,同比增长14.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9%,占比提升3.6个百分点。

(三)新动能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新动能发展稳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全市比重为9.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比重为6.8%。

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高增长。全市高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98.7%,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增长势头良好。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8万户,同比增长26.5%,注册资本达2471.9亿元,增长38.5%。其中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3万户,增长20.0%。从新设市场主体的行业分布看,行业集中度聚焦在第三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第三产业占比达90%左右。

旅游业发展持续繁荣。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累计7.38万人次,同比增长5.92%;旅游外汇收入累计4285.04万美元,同比增长6.52%;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5383.7万人次,同比增长33.21%;国内旅游收入累计480.32亿元,同比增长33.16%;旅游总收入累计483.13亿元,同比增长33.02%。

(四)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先行指标稳步提升。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用电量(未包括部分电厂自用电)同比增长7.1%。货运量:大秦铁路货运量1.74亿吨,同比增长21.6%;公路货运量1.14亿吨,同比增长12.0%;大同机场货邮吞吐量1704.4吨,同比增长3.0%。银行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244.0亿元,较年初增加18.3亿元,增长1.5%。

设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全市新增设施农业2.37万亩,累计近30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增长8.2%。

工业产品增势良好。全市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超半数品种保持增长。主要非能源产品增长较快,特别是代表工业新增长点的产品增势良好。全市原煤产量为10859.90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同煤集团生产原煤8848.12万吨,同比增长8.0%;市地方煤矿生产原煤2011.78万吨,同比增长22.3%;发电量406.38亿度,同比增长11.6%,其中,风力发电29.44亿度,同比增长7.4%;汽车变速箱111603台,同比增长82.6%;合成橡胶30047吨,同比增长46.5%;中成药598.00吨,同比增长46.7%;电力机车62台,同比增长12.7%。

企业效益大幅改善。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221.5%;实现利税118.2亿元,同比增长87.4%;应收账款142.5亿元,同比下降14.1%;产成品58.6亿元,同比下降16.6%;亏损企业亏损额11.5亿元,同比下降49.5%。

工业品价格涨势稳定。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9.9%,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6.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8.1%;医药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5%。

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3亿元,增长21.8%,增收19.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2.9亿元,增长10.1%;财政部门完成35.4亿元,增长55.8%,增收12.7亿元。

(五)民生保障继续提升

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其中,创业就业人数1.2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681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2.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控制在4.2%目标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CPI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累计下降1.5%,非食品烟酒价格累计上涨2.5%,消费品价格累计上涨0.3%,服务价格累计上涨3.0%。而食品烟酒类价格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回落。

居民收入稳步提速。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逐步回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一季度的5.3%回升至全年的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5%回升至7.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

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开工13890套,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0496套;城中村改造开工2857套;工矿棚户区开工537套;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85.6%。棚改基本建成93246套,累计完成投资43.06亿元。

民生支出持续加强。全年全市民生支出237.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2%。其中,节能环保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8.4%,医疗卫生增长20.1%,城乡社区事务增长15.0%,一般公共服务增长10.0%,农林水增长17.1%,科学技术142.0%。

大同人均GDP增速排名,大同GDP经济全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