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来源:解志愿时间:

全市上下以*为指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致力“四个关键突破”,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综合

经济运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4.53亿元,增长8.2%,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0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238.13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32亿元,增长10.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2058元,增长8.1%。服务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6:47.1:47.3,泰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入*。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3.0%,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全年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6.1%,其中生物制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值增长18.4%,高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值增长3.9%,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值增长25.5%。

就业保持良好态势。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78.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57.4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3.6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07.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2%,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价格指数保持在合理区间。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9%,涨幅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从调查项目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9%,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9%。从调查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5%、衣着类上涨2.3%、居住类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医疗保健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工业价格指数重回涨势。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上涨1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8%。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工商登记私营企业9.75万户,全年新增2.00万户,注册资本555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2%;个体经营户29.04万户,全年新增5.49万户。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明显,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新兴行业发展不快,创新能力不强,高端服务平台、科技领军人才比较缺乏;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整体开发和高效利用城市资源不够充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仍较突出,医疗卫生面临“补短”与“促强”的双重压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乏力,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富民增收迫切需要拓宽渠道;生态环境存在较多短板,空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还需加大力度。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306.68万吨,比上年减少6.35万吨,下降2.0%。其中夏粮113.77万吨,比上年减少0.22万吨;秋粮192.91万吨,比上年减少6.13万吨。粮食播种面积416.4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8.57千公顷,下降3.8%。粮食亩产490.9公斤,比上年增加11.22公斤,增长2.3%,粮食综合亩产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年新增成片造林1.3万亩,新建及完善农田林网8万亩,四旁植树300万株,完成森林抚育5万亩,年末林木覆盖率为23.8%。肉类总产量23.85万吨,下降10.5%;禽蛋产量11.5万吨,下降7.6%;牛奶产量4.31万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39.95万吨,增长0.8%。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333公顷,新增设施渔业面积411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8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9.39万千瓦,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增长19.1%,重工业产值增长1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下降1.0%,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5.1%、18.3%、17.5%。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产值增长18.2%,小微企业产值增长17.6%。分行业看,食品行业产值增长28.7%,纺织业产值增长9.7%,石化产值增长20.7%,医药产值增长17.5%,建材产值增长12.6%,冶金行业产值增长22.6%,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6.5%。

工业效益稳中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5%,比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3.3%,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73.02亿元,增长8.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632家,其中具有特级、一级和二级资质企业276家,比上年增加14家。年末从业人员达113.24万人,增长6.5%,其中一级建造师2423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3.33亿元,增长14.5%。其中一产投资5.50亿元,下降19.6%;二产投资2310.71亿元,增长17.7%;三产投资1307.12亿元,增长9.4%。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2309.89亿元,增长18.0%,其中食品行业投资108.30亿元,下降17.9%;纺织业投资93.85亿元,增长21.3%;石化投资328.95亿元,增长76.0%;医药制造业投资105.14亿元,增长10.1%;建材投资85.51亿元,增长62.7%;冶金投资64.95亿元,增长0.8%;装备制造业投资1284.51亿元,增长15.8%。在三产投资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33.78亿元,增长4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165.30亿元,增长38.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40.97亿元,增长37.3%;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80.36亿元,增长3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26.79亿元,增长17.4%。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1.54亿元,增长16.3%,其中住宅投资235.43亿元,增长20.8%。商品房施工面积2256.50万平方米,下降2.4%。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10.11万平方米,增长9.9%。商品房竣工面积346.46万平方米,下降34.1%。商品房销售面积883.33万平方米,增长26.4%。商品房待售面积317.72万平方米,下降27.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发展形势较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4.22亿元,增长12.2%,增速居全省首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61.97亿元,增长1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2.25亿元,增长11.7%。从消费形态看,批发和零售业1085.90亿元,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168.32亿元,增长9.7%。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5.06亿元,增长15.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8.12亿元,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6.94亿元,增长13.0%。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11.41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2.1%。

消费市场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平稳增长,实现零售额104.51亿元,增长10.8%;发展享受型消费持续升温,汽车消费实现零售额165.10亿元,增长14.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分别增长17.4%、22.9%。城市综合体加快发展。全年5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销售收入21.41亿元,增长26.5%。

旅游市场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58.32万人次,增长12.1%。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08万人次,增长1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5.94亿元,增长15.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161.45万美元,增长14.6%。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29.48亿美元,增长24.8%,其中出口82.16亿美元,增长23.2%,进口47.32亿美元,增长27.7%。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49.25亿美元,增长22.9%;加工贸易出口32.76亿美元,增长24.4%;一般贸易进口30.85亿美元,增长18.5%;加工贸易进口11.88亿美元,增长49.1%。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3.76亿美元,增长20.4%;民营企业出口36.40亿美元,增长27.2%;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3.06亿美元,增长23.8%;民营企业进口13.36亿美元,增长39.0%。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43.70亿元,增长23.7%;农产品出口3.56亿元,增长8.8%;机电产品进口8.47亿美元,增长39.8%;农产品进口13.23亿美元,增长38.2%。按出口地区分,对亚洲出口30.71亿美元,增长23.7%;对欧洲出口17.23亿美元,增长34.8%;对拉丁美洲出口4.92亿美元,下降11.8%;对北美洲出口17.03亿美元,增长22.4%,对大洋洲出口10.91亿美元,增长27.6%。

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7.01亿美元,增长86.8%;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6.18亿美元,增长20.3%。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基本平稳。全年公路客运量6705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43167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800万吨,增长10.0%;公路货运周转量727511万吨公里,增长1.5%。水路货运量18136万吨,增长19.2%;水路货运周转8135640万吨公里,增长1.9%。港口货物吞吐量21663万吨,增长11.8%,其中外贸吞吐量1790万吨,增长14.7%。

居民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9.79万辆,本年新增7.87万辆;私人轿车拥有量43.92万辆,本年新增4.47万辆。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53亿元,增长28.9%;邮政业务收入16.98亿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总量85.30亿元,增长70.8%;电信业务收入39.95亿元,增长13.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2.10万户,增长6.8%。年末互联网用户588.32万户,增长16.0%。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3.97亿元,增长5.0%(同口径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265.03亿元,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7.05亿元,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7.4%,教育支出增长4.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0.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6.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0.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4.1%。

金融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732.30亿元,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36.50亿元,增长6.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173.85亿元,增长14.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40.78亿元,增长6.3%;中长期贷款余额2377.43亿元,增长25.3%。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682.51亿元,新增12.38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299.67亿元,新增17.65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加快。全年保费收入179.45亿元,增长45.5%,其中人身险142.91亿元,增长58.0%;财产险36.53亿元,增长11.2%。全年赔付金额51.41亿元,增长0.1%,其中人身险29.64亿元,下降5.6%;财产险21.77亿元,增长9.0%。

证券期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全年证券交易额6549.34亿元,下降17.6%,其中股票交易额4870.72亿元,下降28.7%;基金交易额351.42亿元,增长125.9%;债券交易额3.49亿元,下降10.8%。全年期货交易额367.89亿元,下降39.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5%,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3135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893件;专利授权984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44件;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39件。集聚大院大所创新资源,开展“企业院校行”、“科技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共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20个。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70家,198家企业入选省高企后备库,开发省确认高新技术产品650个,年末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6%。

“泰州卓越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学前教育优势扩大,全年创成15所优质园,省优比例达到81.55%,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成果显著,成功申报“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全国试点”,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建设标准比例为58%,列全省第五,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全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比例达90%。高中教育品质全省领先,高考成绩处于全省第一方阵,高考状元连续三年花落泰州,三星以上高中占比97.06%,位列全省第二。年末全市拥有小学146所,在校学生22.15万人;初中149所,在校学生11.09万人;高中35所,在校学生6.1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6.1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启动首批市文化产业“1133”工程名单推荐认定工作,确定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泰州稻河古街区等8个特色产业街区、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等24个重点文化企业、广播全媒体内容汇聚分发平台等1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全年建成372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800家以上,建成率达40%。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9个、美术馆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88.37万册;有线电视入户率77.6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81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89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家,妇幼保健机构6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552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404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30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1628人,注册护士10883人。年末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8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为100%。

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25个乡镇(街道)建成多功能运动场,建设标准为面积2000平米以上;更新主城区室外健身设施50套;兴建健身步道48.4公里,选址建设3个笼式足球和1个拆装式游泳池。开展全民体育,举办广场舞排舞、气功项目等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6期850人参加;全年为各类人群12048人开展健康评估测试,建立健身档案9000多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在省锦标赛上,获得53.5块金牌;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26名泰州籍运动员代表江苏省参加7个项目的决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4枚。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大力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年关停205家化工企业,其中设备拆除149家。禁养区内的2593家养殖场全部关停到位,非禁养区内的1284家规模化养殖场,目前已治理1108家,治理率86.3%。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市PM2.5浓度降为45微克/立方米,下降8.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4.2%。

节能降耗取得进展。全年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削减129.28万吨;规上工业累计综合能耗896.3万吨标准煤,下降3.3%;万元产值能耗0.072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7.9%。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23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54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基本稳定。年末户籍总人口505.19万人,其中市区163.9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22万人,人口出生率10.28‰;死亡人口6.71万人,人口死亡率13.24‰;人口自然增长率-2.9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5.19万人,其中市区163.0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93%,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4元,增长9.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59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4元,增长9.1%。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47.30、459.46万人。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610元,靖江市和市区继续实行城乡一体化,泰兴市、兴化市农村低保标准调整到不低于520元。全年累计发放资金2.22亿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0.58万户、0.88万人,农村3.88万户、5.84万人。养老服务体系获得新突破,建成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6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个、老年人助餐点186个、老年人助浴点5个。

泰州人均GDP增速排名,泰州GDP经济全国排名

泰州经济全国排名,泰州经济GDP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