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延迟退休政策解答深度解读
70后受延迟退休的影响最大?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
公务员退休年龄政策的步伐渐行渐明朗,三中全会中央已敲定,1.从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2.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 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
我国是目前全球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在2022年落地实施,以下四个群体会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首先是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即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其次是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即国家文件规定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是小于等于55岁的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即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第四是小于等于60岁男性干部,即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首先影响的是65后,影响最大的是70后。
延迟退休会影响养老金发放吗?
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收支平衡,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由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存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但非常明确的是,养老保险目前总体运行是平稳的,“大家的养老是有保障的”。无论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是收大于支,不仅确保了待遇的发放,而且还略有结余。
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看,前10个月,全国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中,财政补助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少数历史欠账较多、基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另外,五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到要加大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力度,养老金应该会有保障。
提前退休了,可以领养老金吗?
退休和领取养老金是两个概念,将来退休的时间是弹性的,是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要尊重个人意愿,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才能弹性延迟时间离开工作岗位,政府只规定一个界限,不参与年龄划分。比如,有的人累了,想40岁退休也行,只是没办法领取养老金,到了年龄才能领取,所以什么时候退休是一个问题,何时领取养老金又是一个问题。
“延迟退休”政策落地的条件?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可持续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84万亿元,总支出是2.58万亿元,当期结余2600多亿元,累计结余3.67万亿元,可以确保17个月的支付。这充分说明养老保险当期运行是平稳的。
由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是省级统筹,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差异比较大,高的省份能够保障50个月的支付,特困省份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基本上用完。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编写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报告中提到了养老待遇群体间、地区间差距大的问题,指出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从2009年到一直是55元。受人口年龄结构等影响,养老保险基金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人力资源供求压力】劳动力供求状况是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关键因素。“795万”、“50万”,这两个数字,前者是今年再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后者是今年化解过剩产能中需要安置职工的数量。就业的压力,是延迟退休政策制订时特别需要考虑的因素。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一个是劳动力总量的变化情况,一个是就业的状况。
【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延迟退休牵涉到公民基本权利,政策出台需要更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更全面地兼顾各方的利益。尹蔚民曾公开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举数得”的政策,但还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任何公共政策的推行,都希望有最大程度的共识作为前提,因为共识有多大,就意味着阻力有多小。延退是涉及所有社会成员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落地实施需要凝聚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