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深圳医改取消编制具体规定方案,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来源:解志愿时间:

深圳医改取消编制具体规定方案,取消医务人员编制

深圳医改取消医务人员编制医生年薪可达百万元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这是个新城市,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国医改“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

三年前,李明(化名)辞掉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编制内的职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时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弃体制内安稳的岗位,加入一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医院,李明并不是孤例。

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甫一出现,这家公立医院便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医院取消行政级别。

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在全国的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

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编制”已限制了政府财政拨款,导致公立医院内医务人员收入呈现“二元结构”。

在我国,“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事业编制经费来源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

这也是人们说的“钱随编走”。

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现实中,给医院拨款的决定权其实在编办:给了编制就有钱,不给编制就没钱。

李创说,然而医院的服务是面对市场的,医疗服务数量是在增加的,百姓的就医品质是在提升的,但编制限制了政府拨款,所以深圳市率先改革了这个机制。财政拨款和编制不再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程度挂钩。

不仅如此,事业编制人员其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往往优于编外人员,形成同工不同酬,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公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编内编外人员收入的“二元结构”。

李创说,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包括养老、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是和编制挂钩,有编制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打破这个管理,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划出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与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科研水平、满意度及行政岗位与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

李创认为,“去行政化”,“取消编制”不能简单理解为摘掉帽子,而是不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医疗资源,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

医生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近百万

在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年后,李明的聘用合同即将到期。今年,他将再次续签。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经董事会授权,负责确定医院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员工聘用。这使得医院可以根据运营和发展需要,科学、自主地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薪酬设计、人员考核和人才培训。

医院在招聘人员时实行岗位管理,在核定员额的范围内,根据业务运营需要自主设置、增加或删减岗位。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岗位人员均依法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为3年。

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郑国彪表示,在研究港大医院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时,就提出了可以打破现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医院打破现有事业单位三类人员结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而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5类,每一类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方法。

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

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

去编制阻力:核心问题是待遇

“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坦言,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

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

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比较大。在同工同酬方面,只做到奖励性的绩效都一样。但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

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去编制的改革目标,但是改革路径上探索存在不同。比如近期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

罗乐宣表示,现有一些跟编制挂钩政策要逐步做调整。去编制以后,首先要保障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

然而正如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卢宠茂指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深圳市只有一座医学院和一个护理学院。而深圳的目标是要增加2.2万病床,哪里去找人才?

长期以来,深圳依赖于引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取消编制后,这部分人才怎么办?

罗乐宣坦言,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取消编制还会有一些顾虑。特别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时候,但是取消编制仍然是未来医改的总体趋势。

他说,个别引进的特聘岗位,年薪可以高达100万甚至200万。然而考虑到全国还没有全面推行去编制化,引进一些核心人才有顾虑,我们给予编制备案管理。

在人才引进上,早在深圳市政府实施和引进以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其中包括给予相关高级人才科研经费、配租房等优惠政策。

深圳医改重拳:试点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政府财政实力十分重要

日前,深圳市召开医改进展媒体沟通会,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深圳市医改办主任罗乐宣等十余个部门超过20名官员参会。

深圳医改试点,大体上与国家医改方案一致,同时也延续着这座城市历来的“改革前沿”精神,其中“取消编制”和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试点备受瞩目。

首次打破医生“铁饭碗”的深圳,已在试水医务人员的去编制化。

深圳市卫计委在面对多家媒体时直言,“公立医院需回归公益性质”。吴以环表示,想要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真金白银尤为重要。

,深圳全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从2009年的17.2%提高到的28.5%。

“财政投入非常强,像深圳这么大力度的非常少见。保障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科学的杠杆式撬动。”多次调研深圳医改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在会上评价。

新入职的医生全部没有编制

“深圳有3万医生,49%都是临聘人员,没有编制。”日前,深圳市卫计委医改办处长李创透露。

深圳市医改办主任罗乐宣在沟通会上也表示,目前深圳的新建市属医院已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走在最前面,是新建市属医院的代表。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也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深圳医改自2009年启动至今,编制始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2010年之前都是事业编考试,2010年开始要经过3年“规培”才能进入编制,如今则彻底取消新入职医生编制。

根据深圳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圳公立医院将去编制化、去行政化,到2017年将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未来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以促进不同级别医院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依法治理。目前深圳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新入职的医生全部没有编制。

李创同时也表示,全面取消编制,现在主要是在港大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试点。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权归属深圳市政府,由香港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管理,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取消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全员聘用,并在政府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等。

这家医院非营利性服务与营利性服务分开,非营利性服务(即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按广东省医疗服务收费指导价执行;占比约20%-30%的营利性服务(即特需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并探索医疗服务分级定价制度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

“我的理解,去编制化主要是去除编制对政府财政投入、医务人员待遇提升的枷锁。因为过去财政补助是跟编制挂钩的,编制不增加,财政投入不增加;临聘人员不入编,医务人员待遇无法保障。”李创对澎湃新闻表示,以前医生有编制才有事业单位的职称聘任、养老保障、住房补贴等。目前针对新旧机制的如何转换,深圳各方还有不同的意见。

李创称,深圳市出台的医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因为配套方案不够清晰,暂时也没有实施。目前主要由两所大医院承担试点改革任务。

深圳目前已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医改需要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一向敢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分别在多个场合表达自己的这一看法。

新一轮医改中,深圳也明确提出,公立医院需回归公益性质。

据深圳市医改办主任罗乐宣介绍,深圳目前已经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原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使公立医院真正实现公益性回归”。

打破“以药养医”的医院逐利模式后,医院、医生的收入从哪来?

财政补助可谓是深圳罗湖医改试点的底气所在。长期关注研究深圳医改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就直言,“财政投入非常强,像深圳这么大力度的非常少见。保障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科学的杠杆式撬动。”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