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的逻辑

来源:解志愿时间: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前表示:工资上涨现象是好事,它能改善收入分配,但是过快上涨意味着有过多的企业会变得困难。我们看到一部分承受不起高成本的企业已经垮掉了。工资过快上涨,的确会伤害我们的经济,有点承受不起。他的这番话被各大网站精炼成一个颇有看点的标题“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瞬间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显然大部分网友领悟不到蔡副院长的专业逻辑,“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这句话深深地让他们受伤害了,网友们纷纷表示哭着哭着就笑了,因为他们的切身体验实在是痛彻心扉。网友@疯人愿说:“我的工资和十年前一样,物价特别是房价不知涨了多少倍(我们本地至少涨了八倍),再不涨工资,怎么生活啊?”几句抱怨准确地描摹出民众的生活经历,“工资过快上涨”这事儿实在跟你跟我跟大部分普通人没关系啊。

  对网友们的情绪感同身受的评论员不在少数。蔡辉在《北京晨报》撰文发问,《百姓工资“过快上涨”了吗》?他罗列了多项数据,以确凿的事实得出了自己的结论,“2000年到,中国GDP年均增速基本在8%左右,通胀率也在8%左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全国年均工资增速基本相当,并不过快”。他问道:“过去3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占比持续下降,从67%一度降到35%左右,明明是大家越来越不敢花钱,为何在有些人眼中,却成了"工资上涨太快"?”

  邓海建也以文章标题《“工资过快上涨”是个伪命题》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工资是否增长不是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应该放置在一定的语境下来考察,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写道:“增长还得考虑几个背景— 比如经济增长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历史欠账。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各地曾一度暂缓调整最低工资。那么,这几年工资上涨,不过是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普惠之意。如果算上飞涨的房价等生存成本,夸张点说,工资增长的利好,恐怕就要灰飞烟灭了。”

  网友和评论员们的驳斥有理有据,他们的立足点是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利益,却忽略了专家往往需要从宏观层面对整体利益作出考量,他的结论以专业的学术理论为支撑,诞生于特定的时空语境下,并非是只为雷人的胡言乱语。

  不少评论员承认,从学术角度来考察,蔡副院长的逻辑其实是经济学最简单明晰的链条。像《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在文章《“涨工资过快有害”之争中的谬误》中分析的那样,在经济学常识中,工资增长应该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制约,“假如工资涨幅快过生产率涨幅,那么将导致成本提升并推动物价普遍上涨,从而吞没工资上涨所带来的全民福利。即使是合理的工资上涨,也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我国目前实体经济的现状恰恰佐证了专家的观点,“近年来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增加,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转移到境外工资水平更低的地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工资上涨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

  另一位评论员吴江也观察到国内部分产业因人力成本上升而转移的现象。他在发表于《焦作日报》的评论《别误读了“工资过快上涨伤害经济”》中,详细地为读者剖析了产业的形成和转移,“逐利的资本总是有寻求更低的成本的冲动,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假如产业本身无法实现更新换代,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其结果不是逐渐走向衰落,便是不得不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国内经济之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快速发展,也曾得益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而这一优势说白了其实就是低工资”。在他看来,专家“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的言论是个必要的提醒,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的背景下,考量成本敏感型产业的转移问题,并非是杞人忧天。

  专家的逻辑在理论语境下站得住脚,却并非没有瑕疵。

  蔡副院长理论上的宏大叙事,本质其实是在留恋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多年以来,我国号称世界工厂,核心优势便是低廉的人力成本,而企业走的是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的道路,企业利润非常微薄,劳动力成本的些许上涨就有可能将利润吞食得干干净净。如今时过境迁,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注定会越来越昂贵,幻想人为继续压低人力成本,显然是一相情愿的螳臂当车。

  正如《钱江晚报》评论员董碧辉所说,“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说,建立在低廉劳动力基础上的粗放型经济基本已走到了尽头,需要建立的是更有竞争力更有效率的新的经济模式”。在《工资过快上涨伤害经济了吗》一文中,他断定,企业需要的是升级和转型,因为人力成本上涨就存活不下去的企业,注定会退出市场舞台。甚至认为通过工资上涨把一些低端产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淘汰出去是一件好事,可以促使资源集中在更优质的市场主体上。

  比董碧辉态度更坚决的是财经评论人延雪平。他发表于《新京报》的评论《工资才是经济增长真动力》直截了当地反驳了专家的结论。他认为,“经济要增长,工资必先涨”,如果商品生产无限扩张,工资却被长期挤压,会酿成“生产相对过剩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而这正是“经典作家笔下的经济危机”。当下中国经济的现实正是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工资快速增长,所以在他看来“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完全是不经之谈。

  李晓亮在《北京青年报》刊载的《“工资上涨伤害论”:貌似专业,实则冷血》上也为专家而痛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思企业和经济重创新调结构的升级转型,不在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上减税让利,为企业减负,为民众让利,反而盯着民众本就可怜的工资发言,这不惹人骂才怪!”这就是“工资上涨过快伤及经济”论调为何不得民心的主要现实语境。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