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今天钦州地震最新消息,钦州地震带分布高清图

来源:解志愿时间:

又地震了!据广西地震台网测定,昨晚19时25分,钦州市浦北县三合镇(北纬22.32度,东经109.42度)发生2.4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浦北的朋友们有震感吗?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增强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建成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广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钦州市人民政府 自治区地震局共同加强钦州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和《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合实际,制订本规划,本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环境和基础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地震局的业务指导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建立,防震减灾业务经费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1.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钦州市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新建和改扩建了5个强震台;建成了钦州市虚拟地震监测台网,购置了1套流动地震监测设备,实现了与钦州境内的灵山地震台、5个强震台(钦州强震台、陆屋强震台、太平强震台、浦北强震台、寨圩强震台)以及周边地区的北海遥测地震台、涠洲岛测震台、东兴测震台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建立地震宏观测报点142个,利用地下流体、动物进行观测,为震情跟踪和年度地震趋势研判提供科学依据。

2.地震灾害预防能力显著增强。城市抗震设防管理逐步规范,全市已将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5年来,全市共完成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60多宗,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2000多宗。建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示范点20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个,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通过开展工程性预防和非工程性预防措施,全市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3.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建立健全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县区政府及其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66个镇(街道)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学校、医院、相关企业和社区针对实际也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地震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平震结合”的地震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和部门、区域联动机制。“十二五”期间,通过广西数字地震观测指挥系统的建成投入,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区3级联通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全市地震应急装备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依托梦园广场建成了Ⅰ类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灵山县人民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按Ⅱ类标准建设。民政部门逐步加大抗震救灾物资储备。

4.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健全。市、县区地震工作机构逐步健全,队伍逐步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市地震局机关从当初的5人增加到10人,增设2个科(地震应急科、行政审批科),新增两个下属单位(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市抗震设防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成立了地震局,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明确了分管机构;市、县区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实施以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和进展,但仍未赶上国家和自治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总体进程,尚难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迫切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现实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待提高。地震监测台站密度不足,监测手段不全,地震监测尚未满足预警要求;数据处理与信息综合分析的监测技术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功能尚需完善;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能力建设亟需推进;现有数据收集、信息处理和技术支持保障能力有待升级。

2.震害防御能力需加强推进。我市城区、县城和开发区等城乡建筑抗震设防能力总体比较薄弱,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尚未开展,基础资料不足;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足;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急需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深度广度不够,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率不高。

3.抗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尚需提高。地震应急组织指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辅助决策的地震信息数据库功能不完善;应急救援指挥装备不足,现场协同处置能力有待加强;虽然市、县区成立了以消防支队、消防大队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还需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不能满足需要。

(三)“十三五”面临形势

当前,我市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经济增长动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临形势。钦州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处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范围,境内有防城-灵山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巴马-博白断裂带、百色-合浦断裂带、钦州湾断裂带。新修订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于6月1日正式实施。我市86%镇(街道)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有5个镇达到0.20g(相当于地震烈度8度)。1936年4月1日、1958年9月25日灵山县城东北分别发生6.8级、5.8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年8月17日灵山县丰塘镇发生3.5级地震引起地震恐慌。“十二五”期间,我市境内发生多次有感地震,影响我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前,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与地震灾害的相互影响更加突出,加之钦州市目前正处经济高速发展的攻坚时期,城镇人口密度增加,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多,社会财富快速聚集,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超负荷,部分建筑物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还比较薄弱,地震监测能力相对滞后,全市防震减灾整体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因此,加快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筑牢基础,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社会公众的强烈愿望。

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防震减灾的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为防震减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将防震减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项。相关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主动参与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防震减灾工作环境不断变好。“十三五”时期是防震减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统筹规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加速推进防震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我市“开放创新、港城联动、产业强市、生态惠民”发展战略,推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为钦州经济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市及附近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成台间距离约25公里的地震监测台网,每个镇(街道)至少有1个地震宏观测报点,能够监测到本行政区域及邻近地区2.0级以上地震。监管全市新建、改扩建工程基本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建成较为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根据自治区和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建立健全防震减灾“3+1”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和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明确“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1.实施广西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钦州项目)和广西地震背景场观测网络项目(钦州),完善钦州测震、强震动和前兆监测台网布局,新增和升级改造部分观测台站,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监测能力。

2.以钦州市地震烈度速报与海啸预警综合观测站为主要阵地,以加快建设钦州市地震观测台阵和地震综合观测系统为依托,切实提升海域地震监测能力。

3.加强群测群防和地震短临跟踪工作,制定跟踪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区域协作,提升钦州中强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二)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1.实施钦州市主城区、灵山县城、浦北县城、钦南区和钦北区地震活动构造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等基础性工作,为防震减灾战略决策、国土资源规划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全面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全面提高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水平。

3.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率先在高烈度区的镇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移民搬迁住房、新农村建设的抗震设防监管,做好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指导,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

4.加快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学校、示范医院、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在2019年底完成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

5.市、县区要建设或完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以学校、医院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为示范,引导全社会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素质。

6.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和执法检查,对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相关单位以后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

(三)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1.依托广场、绿地、学校、体育馆建设简易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出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规范运行和管理,保障民众疏散安置平稳有序,最大程度发挥避难场所使用功能。

2.及时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和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技术系统,提高应急辅助决策能力;更新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加强桂东南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3.地震、应急、工信、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对全市进行一次普遍的地震次生灾害源的调查摸底。重点灾害源或高危企业,如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国投钦州燃煤电厂等要认真做好地震次生灾害防范工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根据地理区域交通状况和灾害事故特点等情况,在地震、应急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能力。

4.市、县区依托地震专业技术人员、驻钦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城乡规划和特殊行业等人员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加强以地震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吸收民间具有高空、水上、登山等救援技能的人员组建特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镇(街道)和村(社区)组建以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医务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地震志愿者队伍,完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配齐抗震救灾装备,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四)加快人员培训,为地震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1.地震部门要安排干部、骨干参加在职教育、培训进修,安排优秀青年干部到上级部门交流学习,加大地震系统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力度。通过推进干部多方面培训、多岗位历练,促进青年骨干力量成长,着力推进高素质综合型干部队伍建设。

2.实施广西(灵山)历史强震区发震构造探测项目,加强台网建设,开展重要断裂带大比例尺填图、高精度形变观测、高密度流动台阵探测等科学研究,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重点工程项目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关键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实现新作为,完善“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工作机制。通过实施重大建设工程和配套项目,继续完善防震减灾技术系统,深入开展地震科学环境基础性观测与探察,着力研发防震减灾关键技术,持续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国民防震减灾素质,带动各项规划任务的落实。

(一)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工程

1.钦州市地震与海啸预警综合观测站项目。此项目针对北部湾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构造背景和海啸的历史记载的实际,建设地震监测、强震动观测、深井测震、验潮、海啸预警、GNSS连续观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震综合观测站和通信网络系统、市县信息服务系统。建成后与自治区地震局设在北海市涠洲岛的综合观测站形成资源互补、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钦州地震与海啸综合监测预警能力,为构建广西地震与海啸预警综合观测提供主要支撑。

2.广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钦州项目)。项目将建成5大系统,包括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和保障系统。按照突出重点、均匀布设的原则,建成平均台间距约25公里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网,提升钦州地震预警能力,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地震烈度速报。台站地点的选择除满足观测环境和强震发生背景条件要求外,还将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需要,优先选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中小学建设预警台站和预警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建成后能够融入到自治区台网,为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重大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企业单位以及建设有预警台站的中小学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服务。

3.广西地震背景场观测网络项目(钦州)。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依托广西及钦州地震基础设施新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准台2个,改建2个;新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本台9个,改建6个;建立市级数据收集处理中心1个、县级处理中心4个(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各1个)。项目建成后,将初步实现对钦州陆地及近海海域地震活动图像、地球物理基本场等地震背景场的获取能力,提升数据产品加工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地震预测预警、地球科学研究、大型工程和国防建设,大大提高钦州地震监测能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提高减灾效果。

(二)震害防御能力建设工程

1.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加强推进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学校、示范企业和示范医院创建工作,探索城市规划建设与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同步提升的发展模式,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达到城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协调的最终目的。

2.地震小区划。在市主城区、县城和钦南区、钦北区重点镇或开发区开展勘察、探测地震地质构造情况,得出是否有断层活动,并对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地震安全环境进行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分布,包括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分布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为城镇、厂矿企业等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城市和工程震害的预测预防、救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地震小区划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加固提供地震动参数。

3.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等,大力推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30个,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民建设抗震民居,积极推广使用村镇住宅防震抗震技术,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民居施工质量,提高广大农村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4.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为宗旨。在钦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改造建设地震科普专题体验馆,集地震科普平面、影视知识宣传、地震实景互动体验、建筑物抗震模拟、抗震隔震新技术演示、应急逃生演练于一体的综合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此外,灵山县、浦北县各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阵地。

(三)地震应急能力工程

1.建设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2个(市主城区7个,灵山县城、浦北县城、钦南区、钦北区和钦州港区各1个),平时供群众休闲娱乐,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等突发事件,可供灾民避难和临时生活。

2.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市、县区各组建一支装备完整、技术先进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立保障震灾调查、科考、灾情处理、搜救等功能为一体的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装备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演练,提升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指导重点、高危企业强化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单位员工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四)科学研究工程

广西历史强震区(灵山)发震构造探查研究。广西历史强震区(灵山)发震构造探查研究以灵山6.8级地震为例,利用5年时间,推进灵山历史强震区发震构造探查研究。通过此项研究,进一步揭示广西历史强震区深部发震构造特性,获得发震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中强地震复发周期等定量探测数据。研究成果对于科学研判全区地震趋势,加强我市的地震监测预报、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决策、协调和执行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要建立协调和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协作渠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开放合作及共享

以市政府与自治区地震局签署的市局合作协议为契机,不断加强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合作。通过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等方式,提升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加强与桂东南等周边市的合作,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三)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体制

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力度,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捐赠和地震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健全防震减灾绩效考评体系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防震减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反映事业发展水平,适应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目标期望和现实需求。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绩效评价指标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及地震部门的目标责任,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价,促进全面实现“十三五”期间防震减灾奋斗目标。

(五)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

各级政府及公安、国土资源、住建、地震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应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家规定保护范围内从事损害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活动。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相关部门在选址和建设时,应当事先征求地震部门的意见,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

钦州市地震最新消息今天,钦州市地震预测及地震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