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点梳理六篇

来源:解志愿时间:

篇一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高三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点梳理六篇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篇二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篇三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篇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篇五

1.不同时期中共重要会议:

(1)1921年中共一大:把*和共产主义定为奋斗目标,坚持以革命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2)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4)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思想.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6)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的新的*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7)1935年底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8)1937年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9) 1938年持久战理论:*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发展的正确道路.

(10)1942年整风运动:中共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1)1945年春中共七大: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革命的重大问题.

(13)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建设一个伟大的*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14)”“””后,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5)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16)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

(7)1982年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8)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确定了党在*的基本路线.

(9)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11)1997年的十五大将*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的基本纲领.

(12)2002年的十六大确定的考点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确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会议分别是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3.实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分别是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4.纠正党内的错误的会议分别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5. ①确立*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

②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③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主刀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

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8.标志着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是三大战役。

9.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1949年中共“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1.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在1964年中共三届人大。

1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3.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是刘少奇案

14.198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政复议法》。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篇六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

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

1949年以来是*,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2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前途迈进---这就是*思想。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理论)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高三人教版超全历史知识点总结【多篇】

篇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查看更多

(2)、高三历史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3篇

篇1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查看更多

(3)、高中历史重点知识速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1、高中历史重点知识速记1.高中历史顺口溜口诀中华历史源夏朝,父传子继始于夏,内服外服说商朝,西周武王创三制,分封宗法和礼乐,宗法内存嫡长子,分封又要分五级,天子诸侯卿大士,礼乐用来护两制,春秋宗法礼乐崩,孔子推崇维护礼,天下大乱铁耕现,井田崩溃私有出,诸侯兼并奈若何,周初号称八百侯,战国初年不过十,齐楚燕韩魏赵秦,秦孝用鞅变法来,始皇扫尽八荒一,皇帝中央又集权,三公九卿和郡县,秦法严苛百姓苦,大...查看更多

(4)、高中历史必背的重点知识点 必背考点归纳整理

1、高中历史必背的重点知识点1分封制又称立国制度,是分封制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公君的地位。2西周通过层层分封,在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皇帝、王子、官员和学者。三。宗法制度的突出特点是长子继承制;大宗族相对于小宗族;政治制度体现在分封制上。4父权制有利于保护各级贵族享有“当大臣、当仆人”的特权,把“国家”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5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查看更多

(5)、最详细的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考生知识点背诵资料

1、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查看更多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进入*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

(2)1956-1966的全面建设*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十年“”。

(3)1966-1976年的“”内乱时期,注意同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取得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