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绍兴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解志愿时间:

1. 谢灶

腊月廿三,在绍兴地区称“谢灶夜”或“廿三夜”,并无其他地区的官三民四之说,具体已不可考,这一天,家家户户要送“灶司菩萨”上天。

在绍兴地区,“灶司菩萨”是一家之主,家里不仅厨房的水火患由灶司菩萨掌管,整一家的兴衰祸福也是由他定夺。灶王爷的画像上写着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旧时当境城隍庙有灶神雕版,会在红纸上印东厨司命神像,每年年底低价结缘,现在已不存。

谢灶夜之前,以前的粽子已经裹好煮熟,年糕已经搡好,做好了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廿三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会隆重地烧一桌菜来送灶,其中有二碗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家家户户都一样,就是八宝菜和白糖年糕(粽子)。八宝菜又叫如意八宝菜,因为主要食材是豆芽,豆芽形似如意,加上腌菜,青菜,笋,千张,油豆腐,一般是这六样,也可加一些木耳香菇凑齐八样,其他的都要切成细丝,用菜油烹炒,加盐加水煮熟煮透。

谢灶有“荤请”和“素请”之说,也就是“荤灶司”“素灶司”之说,老底子大部分人家都是素请的,六碗素菜,现今已演化为均可,也和各家自己的传统有关。按照一般请神惯例,也是三茶六酒,灶司菩萨是用筷子的,筷子也放,也有传要七个酒盅七双筷子因为灶司菩萨有个灶司娘娘还有五个儿子,这个均可,蜡烛一对、香三支;准备焚化的元宝若干,还可准备用红纸糊出米桶、荷花缸、经墩头,宝塔之类的烧点,按俗例这些焚化的纸制品都要念过经咒,灶司菩萨受用“准提咒”“七帝咒(七佛灭罪真言)”或其他一些经如心经弥陀经金刚经等。

酒过三巡,家里女主人在祭灶时要多说感谢灶司菩萨的话,感谢他一年来管家的辛勤、保佑家里一年来平平安安度过,并期望他明年早一点回来,由家里长辈或者当家人揭下画像(如果是木板或者瓷板每年不换的把板转过去背朝外面即可),端香盘神像和焚化的纸制品至庭院,旧时还会将掸尘过的竹帚拿出来,放在火盘上,那些锡箔做的烧纸类全部放到竹帚上面,最上面放上大灶上揭下来的灶王爷像,蜡烛,香,之前已经在大灶上祭祀过了,这时一起移到屋外大门口,对着上天把竹帚点燃,一起焚化,可演化为用部分竹枝就可,称竹梢,旧时有爆竹之意,焚化时洒“仙茶”(即供请时的三杯茶)绕坛,放爆竹炮仗一付,全家进屋吃晚饭。

2.掸尘

过年的大扫除,在绍兴称“掸尘”。一般要出动全家大部分人,除了小孩和年老的家人。这是为了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大年准备的。旧时每家会去攀折一些毛竹的枝条,取一根细长一点的竹竿,在一头扎上竹丝枝条,做成掸帚状。因为绍兴以前的房屋都是尖屋顶,鱼鳞瓦,室内屋顶是用竹编铺在椽子上,椽子又钉在横梁上不平的,你用这样的工具才能把结在屋顶横梁椽子缝里面的灰尘掸下来,搞干净。所以称掸尘。屋顶之类的角角落落打扫干净了,开始收拾大灶,地面,桌椅,房间里面床,箱之类。总之,这次打扫卫生是一年里面最彻底的一次,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物件,里里外外清洁一遍,才算是掸尘。因为要把一年下来不好的全部扫除掉。平时也搞卫生,但不叫掸尘的,叫扫地。这是小年前家里的一次全家总动员。打扫完以后,这个掸尘用的竹帚不能扔掉的,还要派用场的。

3.“请年菩萨”“请大菩萨”“绍兴祝福”

每逢除夕前夕,绍兴城乡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要请“祝福菩萨”。时间为每年农历廿三夜送“灶司菩萨”上天后,到除夕夜之间。这时候人们会选择农历中“宜祭祀”的日子和吉时,来举行年终最隆重的“祝福大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绍兴祝福”,也因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精彩描写而闻名于世,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祝福到底祭祀谁?

旧时,绍兴市区月池坊内有两爿印礻马(示字旁一个马,下同)店:一爿叫夏通泉,另一爿叫周永泉。专门印发祝福神的礻马张纸,来供人们祭神之用。所以,买来的神像,俗称“送年礻马张纸”,民间俗称“马张”

据马张纸神像上的神像当中印着头戴香貂帽,身穿大红袍,手执朝笏的大官,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左边文官班里为首的是丞相陆秀夫;右首武将队里领先的是元帅张世杰;端顶的龙舟里坐着一位戴束发紫金冠的红袍少年郎君,据说这就是年仅9岁的祥兴帝赵?。所以祝福民俗一开始就有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结在里面。

南宋亡后,许多爱国之士为怀念故国和先烈们,就用巧妙的方法创造出“南朝圣众”神化的图像来,让人们来进行爱国纪念活动,借此表示对南宋众位英烈的哀思和对故国的怀念。

由于当时蒙古元军对汉人控制十分严紧,所以公开诡称是一年一度的“送年祚福”,祈求神佑,一年四季大吉大利。又为了“以防万一”考虑,故而特地选择在年节前夜间悄悄进行,这就是当初悼念“南朝圣众”活动,和后来相沿成俗“祝福” 的由来。

演化至今,讲究一点的还自己制作一个“马张” 上书“南朝圣众”,大多已不用,而随着时间的演化,祝福的神?已不仅仅是单一的南朝圣众,更多的意义在于祈求自己家平安喜乐,许许多多人家并不祀这些南朝圣宗,萧山部分地区写两个马张,一个是“青龙吉庆”一个是“五圣尊神”,青龙吉庆座放在东面,青龙主东方,青龙主吉庆,顺利,喜事,而又传旧时人家有些有家蛇,称作青龙,而五圣信仰则是鲁迅记载的“五猖会”的五通神君,主家宅安宁夫妻和顺等。

就笔者自家而言,由绍兴迁居萧山,又自称宋室源流,传下来的“请年菩萨”请许多的神?,与许多萧山本地不同,也与绍兴有异,带有迷信色彩,前面所讲的五圣尊神我家是单独请的,祝福则分五个神座:

中列“奉请天官菩萨、祝福菩萨、值年太岁功曹之宝座 祝语:敬神获福 家主某叩”

左一“奉请皇宋赵氏历代帝王先贤之宝座 祝语:祖德流芳 裔某某某祀叩”

右一“奉请当方土地黄山庙三大明王之宝座 祝语:福德正神 界下居住某合家叩”

左二“祷祝共和永固圣主万岁 位 祝语:国泰民安 山阴萃涣堂北叩”

右二“奉请本宅家堂圣众、门神等众、五福财神诸真之宝座祝语护宅安宁 家主某叩”

1)祝福怎么祝?

绍兴民间将祝福称之谓“请大菩萨”或“请祝福菩萨”。祭祀一般按排在午夜至拂晓之前。按照“横神直祖”(祀神桌子按木纹横着摆,祭祖则反之)的规矩,将二张八仙桌拼起来置于堂前靠近大门的位置,并大开正门。

然后是上福礼香烛。一般人家“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鸡一只(仙鸡或雄鸡,仙鸡指小时候被阉过的雄鸡)。讲究一点的用“五牲福礼”,加上鹅、羊肉。

福礼摆法也有一定规矩,如福礼要盛于红漆木制桶盘上,如用猪头,嘴须朝上,鸡、鹅须曲身跪腿,头朝福神,以示恭迎。故鸡或鹅要用筷子将其首戳在身躯上,使之昂首跪在盘中,头朝福神。在鸡、鹅及猪肉(猪肉以整方条肉,使之微微拱起,称“元宝肉”)上边,还要插7根或9根红漆竹筷(不能成双数)。鸡、鹅煮熟的肠盘在戳着的筷子上面,一并供祭。鱼以活鱼为好,活鱼会跳,一般在鱼眼上贴一张红纸,活鱼翻动会破坏祭品,不吉利,也有用白鲞代替的,此外,粽子一串(农历平年12只,有闰月的年13只)、年糕4块,叠井字状,一律盛装在桶盘内。

八仙桌两张或一张,或圆桌,先摆好碗、筷、酒盅,右边还要放“刀俎”,左边则放盐盘和炖熟禽血各一碟,盐盘内放2块豆腐干,曰“四方平安”,也可前文讲的筷子不插在福礼上,放在左边,和右边的刀对应,有东木西金五行暗合之意。香烛的摆法有一定次序,最外面是神像,神像后面依次是“三茶六酒”,即3盅茶叶、6盅老酒。五牲等福礼端放在中央;接着是四式“干果”、“鲜果”(除“苹果”之类谐音中不吉利的水果不宜放置,其他可放些诸如葡萄、桔子等水果。干果中的枣子、莲子等,寓为早生贵子,连生贵子。而条年糕、糕如意元宝等糕点,则更有吉祥如意年年高的美好寓意)等;最前边是“五事烛台”,五事即为:福、禄、寿、富、贵,这个就是旧时大户人家的锡制五供或者瓷制五供。

烛台有大小两对,大的是主烛台,很高大,有的直接放在地上,小的称帮烛,红烛中间放香炉,插上香。此外,除点烛外,烛台上各挂上一串锡箔制的“元宝”。香炉置于中间,如果用五供则一对帮烛可不用。

男人按辈份大小,逐个依次向外行三跪三拜三叩头大礼。此时禁忌也很多,比如务必保持绝对肃静,不能将酒斟出盅外,不可使筷子掉于地上等。合家男子拜毕,接着再斟酒后立即送神,绍兴俗语有“快菩萨慢祖宗”之说。

传说福神吃福礼,但就是不食鸡、鹅舌头。而留下舌头又会有“口舌之灾”。因此,当焚化即将结束之时,当家男人要用手指悄悄挖去鸡、鹅中的舌头,抛到屋檐上去,让神带走(也有传说是给屋上的“瓦将军”吃的),这个听老人说起过但是现在基本已经不做了。

送神时与送灶大体相同,在竹梢上放元宝、马张神像焚化,仙茶绕坛炮仗一通,便告完成,回屋后将桌子木纹转成竖的,请祖宗散福,叫做“回堂羹饭”。有一趣闻:因为彻夜准备,几乎整夜不能安睡,比较辛苦,所以后半夜请菩萨叫“请俭勤菩萨(勤俭说俭勤,是吴越语中的方案倒装现象)”。有人为避免“落夜”而在黄昏请“祝福菩萨”的。俗称“请懒惰菩萨”。但福礼、祭祀与凌晨举行者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