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鞍山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解志愿时间:

鞍山,镶嵌在祖国辽东半岛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城南有山,形似马鞍而得名。早在2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秦汉时期,鞍山设置郡县。1937年鞍山建市。

鞍山名人和英模辈出,这里诞生了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开国名将吕正操;这里是老英雄孟泰的故乡,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令华夏瞩目。“一座钢城,两代雷锋”,滋养着这座厚德载物的好德之城。鞍山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雷锋精神在鞍山广为传播,并辐射拓展全国。“当代雷锋”郭明义,是雷锋精神在鞍山的弘扬和光大。

鞍山历史上,先后经历了清顺治时期的移民开荒,日本统治时期的殖民移民,建国后的全国支援鞍钢三次大规模移民。各地的移民长期在鞍山生活,让鞍山汇聚了齐鲁、燕赵等各地春节文化,再融汇境内32个民族的不同习俗,形成了以东北民俗为基础的多元多态的鞍山春节民俗。

为了传承普及传统文化,寻找鞍山特色春节民俗,春节期间,鞍山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春节“淘民俗”活动,深入乡镇村屯、走进寻常人家,见识了热闹的农村大集,找到了东北特色春节食品,见证了幸福农家的团圆饭,倾听了古稀老人的乡愁故事,欣赏了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活动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牛庄馅饼

饺子

灶糖

自制香肠和皮冻

猪肉

棉花糖

炖酸菜

各年代鞍山的年夜饭都啥样?

50年代:啥都是“奢侈品”

关键词:水果、糕点   

50年代,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国营零售店、合作社、公私合营食品店等有东西卖的地方才真正感觉上货了,且堆得满满当当,顾客人挤人。

60年代:巧主妇做一桌白菜宴

关键词:猪皮、大白菜炖粉丝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春节就是“解馋”的大好时机,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家过年的一日三餐。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它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凉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炖酸菜、油泼梅干菜等。

70年代:起早贪黑“抢”米“抢”油

关键词:猪肉冻、鱼冻   

20世纪70年代是凭票供应的年代,一个月半斤鸡蛋,三两油,几十斤粮食,一家人都要计划着吃,否则就会青黄不接。

80年代:年年有鸡(积)有鱼(余)

关键词:鸡肉、茶叶蛋   

时间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生活慢慢好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从初一到十五可以天天吃肉,有些条件好的家庭鸡鸭鱼也都有了。

90年代:终于可以犒劳自己的胃

20世纪90年代,生活好了,吃年夜饭变得很多元,有的家庭仍然忙前忙后准备家宴,但也有图省事儿的,购买半成品的家庭套餐回家简单加工一下。饺子也有些人家不包了,直接买速冻饺子,或者买现成的饺子皮。年夜饭上的大鱼大肉到了90年代已经司空见惯了,开始出现螃蟹、虾之类的海鲜。

21世纪:吃啥不重要 团聚最看重

关键词:健康 节俭   

进入21世纪后,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工作却越来越忙,平时接触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每年的年夜饭就成了把亲朋好友聚拢一起的最好理由,在吃饭之余,摆谈下今年的工作、生活,展望下来年的目标,大家互相鼓励,其乐融融。

以前过年,三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团团圆圆。初一给长辈磕头拜年,现在发达了,不时兴磕头了,都改成鞠躬拜年了。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都要感谢*,感谢共产党啊。

二十四写大字(买对子),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东西买齐,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扶墙走(贴年画,挂灯笼),三十一家人坐半宿,初一走亲访友,亲朋好友走一走,初一到初五秧歌扭一扭,正月十五家家灯亮一宿。 

传文化??传出年的习俗

逛玉佛山庙会

赏花灯

海城高跷

赏花灯

岫岩皮影

鞍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鞍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马鞍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马鞍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马鞍山市本地春节习俗有哪些,马鞍山市过年春节的习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