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CCTV法治人物评选候选人潘恒球事迹材料

来源:解志愿时间:

年逾古稀,普法不息,他无怨无悔;老骥伏枥,健行千里,他执着坚定。坚持,从30年前开始;奉献,是他人生朴素的信念。他就是潘恒球,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民间说书人,自1981年开始,就坚持义务普法30多年,足迹遍布省内外,行程达数万里,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江苏省“十大普法达人”等。

坚持普法30年的义务普法员,被誉为“艺能爷爷”的潘恒球老先生也入选了本次评选活动,且是我省唯一一名入选的候选人。

相关阅读:

“各位同学不要吵,莫嫌老汉多唠叨。放学路上休皮闹,不能随身带尖刀。假如一时太冲动,惹出祸来不得了。某校学生张伟伟,小小年纪蹲大牢……”这不是随意而为的顺口溜,而是“中国好人”潘恒球为其义务普法课精心编写的一段唱词。

年届七旬的潘恒球是江苏淮安的一位农民,年轻时靠着“淮书说唱”谋生,38岁那年他在说书转场途中偶遇警察押送少年犯,从此认定一根筋,矢志走上普法路。

30多年来,他凭借一面小鼓,三寸不烂之舌,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走遍淮安的中小学,足迹遍及江苏各地乃至外省,累计义务普法8000多场。每到一处,他献出热诚,收获掌声,但从不接受吃请,不给学校添麻烦。

把说书变得更有意义

16岁学艺,18岁出师,潘恒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淮扬一带响当当的说书先生,《杨家将》、《大明英烈传》、《七剑十三侠》被唤作“潘家三宝”。

1982年春夏之交,潘恒球从扬州江都转场仪征,2名警察押着2名少年犯上了车,“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他随口问道犯了什么事,警察告诉他:“不好好读书,赌博偷钱。”他心想,这正是年少无知不懂法的恶果。

彼时彼地,潘恒球心有所感,决心要用说书来普法,一项谋生手段就此成了他“度人”的工具。要普法,自己先得懂法。他上学少,文化浅,就向家人和邻居请教,多读书,勤看报,遇到实在不明白的还跑到政法部门去问。潘恒球有个优点,就是记忆力好,故事编得快,一条新闻在他脑子里转几圈就能出口成章了。

他回忆,刚开始进校上门普法时常常被当成推销东西的人,遇到客气的推说没时间,不客气的直接送上闭门羹。潘恒球每每提出条件:只给一个班讲,只讲20分钟,不受欢迎再也不来。日积月累,看到宣讲的效果好,他的“名气”也逐渐大起来。等再联系学校时,对方总是倍加欢迎,主动邀请也变得习以为常了。

坚持不吃学校一口饭

潘恒球讲课有个原则,就是坚持不吃学校一口饭,不要人家一分钱。他说,过去习惯了自带干粮、骑车上路的日子。

2002年的一个下雪天,气温骤降到零下6度,为了赶到路途较远的淮安博里中学,他头一天下午就从家里骑车出发,天黑前没能赶到,只好途中借宿一晚,第二天天不亮又冒着风雪起程,待他如约赶到学校,眉毛、胡子都结上了冰凌。课上完,他婉拒学校招待,只要了一杯开水,就着自带的馒头解决了午餐。

投身义务普法,不挣钱还要贴钱,家人的埋怨在所难免。老伴说他:“老潘是自找苦,吃不够!”但在潘恒球看来,自家的困难可以慢慢克服,“教好一个孩子就是造福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他的课直接帮助学子改变坏想法的例子也不少。记得有次在宝应中学讲完课准备回家,有个学生追上他:“潘爷爷,我知道错了,现在当着您的面我把刀子扔到河里去。”

几十年来,潘恒球还与不少后进孩子结成对子,时不时进行关心督教。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今年,编辑成书的《潘恒球普法故事汇》终于付印,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即便听不到他讲课,也有机会了解这些法制故事,潜移默化,帮助成长。

“不怕苦不怕累,不图名不图利,只为青少年不犯罪。”潘恒球表示,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要继续讲下去。

大爱无形,润物无声。70岁的潘老一年还有200多天奔波在义务普法路上。

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度CCTV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度CCTV法治人物候选人彭少勇事迹材料

度法治人物彭少勇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人物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彭少勇先进事迹材料

度CCTV法治人物候选人马兰事迹材料

度法治人物马兰先进事迹材料

度CCTV法治人物候选人巫昌祯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