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佛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一、佛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曲艺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工艺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岭南文化气息浓郁。同时,佛山也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城、民间艺术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乡。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 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还经常选送国外展出。佛山秋色可分为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又因佛山民间习惯把一出戏称为一套戏,故石湾居民把化装表演戏剧称为“地套”。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已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俗民情
年宵花市:“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图。
狮王争霸:狮王争霸是广东省"一城一特"春节文化活动之一,在佛山,无醒狮不春节。春节期间佛山各地均能看到醒狮表演,部分镇街还会组织举办大规模的“狮王争霸赛”。醒狮很多地方均可看到,不过醒狮可以成为佛山春节特色活动,那就是因为醒狮在佛山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其醒狮文化氛围及技术也是全国仅有的。佛山醒狮属于南狮技艺,融佛山功夫于一体,所以说看佛山舞狮,也可以看到佛山功夫身影了,喜欢功夫和醒狮的你就不要错过了。
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佛山人认为“行通济,冇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河现没了,桥还在,每年正月十五,政府组织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赛龙舟: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佛山各地有民间举办的龙舟赛,各乡各村派出阵容鼎盛的龙舟队参与竞渡。漂亮醒目的龙舟在水乡的河网上力争上游,两岸站满观众,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佛山秋色 :秋色又名“秋宵”、“秋景”,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 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明永乐年间发展起来,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 的形式来展出,并表演舞龙、舞狮、十番、锣鼓柜等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中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
疍家文化:“以船为家、以渔为生”,关于疍家人的起源,如今早已众说纷纭,甚至在民国时一度被称为“水上吉卜赛人”。根据疍家人自己的说法,之所以被称为“疍家”,主要是因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可见古时疍家人生活之艰苦。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自然少不了“疍家人”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为便于管理和改善疍家人的生存状况,上世纪70年代起,党委政府专门划拨资金,帮助渔民建立路上定居点。1973年,原南海县渔业公社把全县渔民集中到三山定居建房。渔业公社下属东风大队(即官窑)、黄岐大队、联建大队、九江大队600余位渔民成为了后来北区村小组的最初居民。
长期在水上与风浪搏斗,在险恶的环境下求生存,疍家人不但练就了独特的谋生手段,也炼就了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乐观、坚韧、勤劳、自强不息,“年轻疍家人要牢记我们自己的身份,就是要牢记我们疍家人的这些精神内核。”
二、佛山城市简介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深圳、香港、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
佛山是广东省地级市,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公里,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区,常住人口96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4万人。
佛山是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085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8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4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市场主体总数达111.5万户。
【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之都。
一、佛山,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佛山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四大聚”“四大名镇”之一,粤菜、武术、陶瓷等传统文化声名远扬,向世人展示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1.岭南文化发源地。佛山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拥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50项,行通济、扒龙舟等特色民俗活动源远流长。
·武术之城。佛山是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获评为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世界上广泛流行的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等发端均与佛山深有渊源,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
·美食之都。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获评“中国粤菜美食名城”。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区大良街道别称)”之说,顺德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区“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南国陶都。佛山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佛山制陶工艺有700多年历史。建于明代的南风古灶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活态陶瓷柴烧龙窑。
·粤剧之乡。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南海区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龙狮龙舟名城。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也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顺德区是“全国龙舟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龙狮名镇”。
·岭南成药之乡。佛山古方正药历史有400余年,产品种类齐全,涌现出“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吸引国药集团中药板块总部落户,打造中国中药百亿产业基地。
2.自古工商业繁荣。佛山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期更是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3.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5个,明清时期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南昌起义发起人之一谭平山、中国女权运动先驱之一何香凝、“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各界名人。
二、佛山,融入世界的制造业基地
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逐步建立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规模居全国第6,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万亿级城市中罕有的工业占比近六成的城市,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誉全球。
1.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佛山制造业几乎涵盖制造业各行各业,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56家。
2.推动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佛山现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形成“一镇一主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各主要行业的本地产业配套率高达90%以上。
佛山工业规模位居全国第6、全省第2,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规模均已突破万亿元,氢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3.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佛山出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政策25条,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企业累计应用机器人近2万台。
4.重构优化产业空间格局。佛山划定45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用地保护红线,规划建设54个万亩以上工业集聚区,加快重塑“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佛北战新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首批七大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氢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佛山临空经济区。位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东南部,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
5.打造“中国制造”品质标杆。佛山是中国品牌之都,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居全国第一。
6.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佛山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为2万多家次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超690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70家。
佛山着力打造全国工业会展第一品牌、全球设计之都,建设提升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平台,为佛山制造高端化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三、佛山,面向全球的创新型城市
佛山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近五年财政科技投入累计400多亿元,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生态环境营造上不断突破,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全球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1.打造高水平区域创新平台。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29位,管理面积47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布局建设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
·三龙湾科技城。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省级重大战略平台,位于广佛同城发展核心区域,面积130平方公里,覆盖中德工业服务区等省级开放合作平台。
·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首个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拥有千灯湖创投小镇等平台载体,已有超1300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超2000亿元。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佛山深入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78家科研院校合作,组建季华实验室、佛山仙湖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平台载体。
·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面向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六大学科方向,着力打造先进制造领域国家实验室。
·仙湖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聚焦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应用,着力打造新能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3.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佛山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00家,居全国前列。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9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2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5家、众创空间86家。
4.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佛山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214个、博士超50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26万人。
佛山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拥有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唯一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021年专利授权总量9.6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3.46万件。
三、佛山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1.佛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佛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历史上,较早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更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手工业、商业发达,经过长期的发展,佛山形成了有显著特色,丰富多彩的风尚,其中以春节习俗尤为突出。不信就一起来看看吧。佛山春节习俗,按表现形式和习俗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腊月迎春、新年贺岁和酬神祈福三大类。从腊月下旬至年三十为腊月迎春习俗,包括谢灶、扫屋、上挥春、开油镬、行花街、卖懒、除夕点灯照耗、责年(“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