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来源:解志愿时间: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广州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广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广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民俗

广州民间有做醮、出色、迎神赛会以及诞会等娱乐习俗。仅诞会每年就有农历二月十三日波罗诞,三月初三北帝诞和仁威庙会,三月初七何仙姑诞,三月二十三天后诞,四月十七金花诞,五月初八龙母诞,七月初七“七姐诞”。这些诞会内容多与祭祀本地杂神以祈国泰民安、城厢平安、社区平安、家宅平安等主题有关,体现了广州人对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波罗诞”源自南海神庙的“南海神诞”。南海神庙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隋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为了祭祀海神,在四海(东、西、南、北海)各建海神庙,当年的闰十月,在当时广州城东扶胥港(即当今庙头社区)建设南海神祠(又称南海神庙)。南海神庙立庙之前,扶胥港西侧有龙王小庙,民间对神灵的祭祀已经开始。南海神庙立庙后,民间拜祭更为踊跃。据说以前的南海神庙内种有多棵红豆树,“波罗诞”庙会期间,青年男女来参加狂欢盛会,也在树下捡拾红豆,相互寄情。故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说。

到了清代,波罗诞进入鼎盛时期。嘉庆年间崔弼的《波罗外纪》载,诞期从二月初旬到十五共10多天,从庙内、庙前到黄木湾的水面,主题特色明显。除了信众祈福、海上灯市、商贸集市、访亲会友、百艺聚汇外,四乡回景和五子朝王最为热闹。传说南海神有5个儿子。大儿子大安,由夏元、墩头基、正心街三乡供奉;二儿子元安,由南湾、东湾、东平坊三乡供奉;三儿子始安,由鹿步、沙涌、大小塘头三方供奉;四儿子长安,由双岗、沙浦华坑、大庄三乡供奉;五儿子祖安,由庙头、西湖(沙头)、贯街(黄洋)三乡供奉。波罗诞到来,十五乡民众都举行游神活动,抬着五个儿子到南海神庙向其父王祝寿,叫“五子朝王”,是一年一小贡,三年一中贡,五年一大贡(大会景)。在“五子朝王”的日子里,游人都要目睹五安神像的风采,摸摸神像,求个好运。礼仪结束后,分别由供奉的乡民抬着“五安”沿社区游神……

改革开放后,南海神庙获得新生。2005年3月,“首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南海神庙隆重举办,古代大部分波罗诞的内容得以恢复。2006年,新创仿古祭海仪式表演;2007年,恢复中断60年的“四乡会景”(五子朝王);2008年起,波罗诞恢复昔日的“花朝节”。

戏曲

粤剧在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在大户人家的庆典及村镇的节诞日上演出,到清末民初才走进了百货公司的天台剧场和剧院。

粤剧源自南戏,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明末清初,随着中原、江淮一带大批士大夫、文人墨客及普通百姓为避战乱南迁,各种地方剧种也相继传入广东,在与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交汇、融合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广府方言区的粤剧。咸丰年间粤剧因艺人李文茂起义被禁,至同治年间才复演。约在清道光年间,有了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他们用粤剧的剧本,用粤剧的曲调,用粤剧的“戏棚官话”分角色演唱。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粤剧演出营业机构吉庆公所在广州黄沙承祥坊开始置地建设粤剧行业公会八和会馆。八和是按戏行花旦、武打等行当分设八个堂:永和堂、兆和堂等。

民国以后,粤剧历经改革,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三种唱法。粤剧戏目以江湖十八本最为流行,如《一抹雪》、《二度梅》、《三官堂》、《四进士》等。而角色就有十种,即:一末、二净、三生等合称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而不同行当需要不同的戏服。例如:小生通常饰演文质彬彬的角色,有时候甩袖,所以长袖称呼为文袖。小武需要打斗,短袖才方便演员动作,所以短袖亦称呼为武袖。而粤剧发饰之特色主要是片子、头套、发髻、饰物,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头饰,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头饰种类繁多,用料各有不同;男角亦有头饰配戴的,但不多,如太子盔之类。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

工艺

广绣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了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是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广绣尤其擅长表现岭南风物,如荔枝、红棉、百鸟等,色彩丰富,构图饱满。

玉雕

广州玉雕技艺历史悠久,汉代广州的玉雕工艺已有较高的水平。明清时期渐趋繁荣,民国时期十分兴盛。以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见长,技艺深厚,雕法细腻,花色品种繁多,追求创新,体现出岭南文化的内蕴。

榄雕

广州榄雕工艺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之一,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其总体艺术特色可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形式有座件、挂件、珠串、核舟(座件中的一大类)这几类。

灰塑

广州灰塑是岭南地区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民间称之为“灰批”,以石灰为主要原材料。灰塑一般装饰在建筑物的屋脊、门廊、山墙等部位。

广式家具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广州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广式家具追求富丽、豪华,雕工繁复而精巧,雕刻的面积宽广而深厚;除大面积雕刻外,还注重镶嵌艺术的发挥,擅长使用各种装饰材料,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独创了镶嵌木、竹、石、瓷等工艺。

二、广州城市简介

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887.06万人。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广州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三、广州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精选广州人结婚习俗,老广州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

(二)、广州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广州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