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 理性的才是好的

来源:解志愿时间:

我省公布一季度居民收支“账本”,老百姓投资教育增长较快,不过??
随着家庭整体收入的提高,家庭对教育越发重视,教育投资不断提高。近期,我省公布了一季度居民收支“账本”,其中教育支出领跑全省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299元,同比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支出249元,同比增长30.5%。


为教育舍得花钱,不仅表现在对孩子身上,成年人的自我“充电”支出也毫不逊色。市场上除早教班、兴趣班、课外培训班火热之外,各类考证机构、在职培训等教育机构也形式多样,消费人群更是覆盖少儿、老人及职场人士。一些消费者在教育投资上,甚至出现了与家庭收入比例失衡的现象。
热闹的表象难掩行业发展阶段的不规范,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师资良莠不齐,使得消费者在教育高投入的背后,也承担着风险。
市场火热:大人小孩都有份
教育开销一年比一年高,很多人对此毫不犹豫。父母愿意花更多的钱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学乐器、学技能,成年人则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充电”,提素质、修涵养。
郭彤彤,省城小学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被排得满满。每周安排语文、数学、英语3门文化课,周末还有小提琴课和拉丁舞的兴趣班。母亲徐女士表示,一方面觉得学校课程不够,怕跟不上小升初的要求。另一方面,别人家孩子都上课外班,担心自家孩子落下步伐。
徐女士算了一笔账,除了私立学校每学年3万元的学费外,学英语1年1万元,一对一小提琴一课时250元,拉丁舞课一年5000元,游泳课一年3000元,“细算下来真不便宜,光女儿一年的教育经费就要花这么多,将来儿子长大了,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虽然开销不菲,但徐女士认为,为儿女投资教育,绝对不能省。
事实上,像徐女士这样舍得为小孩教育花钱的大有人在。如今,教育消费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必要支出,甚至占到家庭支出的60%以上。
“绝对不能省”的教育消费理念也带火了各类培训机构。近年来,全省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猛,从针对少儿的早教班、英语班、学科培训到特长班、兴趣班,再到成年人的考证进修、职业教育等培训机构随处可见。
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加快,许多职场人士不惜重金参加各类培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由此衍生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培训班,包括针对高管的商学院、MBA班,各类考证班、技术培训班等。
“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工作深入或职位变化时,总感觉力不从心,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在太原一家大型网络公司担任部门主管的单斌去年选择继续深造,自费读MBA,虽然花费不菲,但“义无反顾”。
发展不规范: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不可否认,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专职高教育、大专及以上教育等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4.6%、60.3%、26.9%、17.0%、48.3%和12.5%。成人教育受到重视,在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更新加快、岗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更积极地投入到再教育的行列,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农村居民更为迫切。
然而,热闹的教育培训市场也难逃发展阶段的不规范。一些表面价格不菲的辅导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等现象时有发生。
太原市民李艳上半年给儿子报了个少儿英语班,一节课200元,小班授课,全外教教学。然而,李艳很快发现外教是菲律宾留学生,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根本不是承诺的美国老师。协商退款,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
记者了解到,这种“易进难出”的现象是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少人都经过售前售后服务态度差异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却退款难等问题。太原奥斯美外语培训学校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较多,主要有学校和学会团体办培训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公司和个人办班等形式。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办学条件,缺乏教师规范管理,甚至租一间房、摆几张课桌、招几个接待人员就能开班办学。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的办学主体并不具备办学资格,没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只是在工商部门注册一个教育类公司,就打“擦边球”开班收钱。
“这些没有正规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为了赚取利润而教学,授课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管存在缺失,造成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教育培训行业的各认证监管部门并没有处罚权,整个行业监管缺乏力度。
清楚算账: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
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开支的重头戏。那么,在家庭开销中,用于教育的开支占到多大比重才合理?
在记者随机调查采访中,过半数人认为目前的教育消费“还能接受”,但同时也表示“再多就吃力了”。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学生家长认为,教育支出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已经成为经济负担。
针对这种现象,受访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毫不讳言,人们教育投资的动机各有不同,但确实有跟风、攀比心态的消费者。个别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长,自己舍不得吃喝,却舍得给孩子投资,根本不管孩子是否接受。
“投资教育本身是好事,但投入过多的金钱,效果不见得就好。消费者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投入是否具有盲目性。毕竟,不盲目抢跑的教育才刚好。”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侯晓斌认为,判断家庭教育消费是否合理,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适度消费,教育消费一定要与家庭整体收入、开支相匹配,不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否则会给家庭带来过多负担,降低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面对层出不穷的培训机构,消费者更应理性选择。
侯晓斌表示,教育培训机构不像其他一些行业具有标准化管理、监控系统。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容易产生监管盲区,给消费者的权益留下隐患。消费者在选择时,要确认机构是否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最好选择知名教育品牌。对于培训机构的高收费也要理性对待,在缴费前对培训机构进行充分了解,以防发生“易进难出”事件。此外,家长消费者自身要自正观点,适当“降温”教育投资,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