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南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年河南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解读河南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河南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南省发改委巡视员李承宗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五年规划,目前云南已启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我省会如何做好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推动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此,李承宗表示,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的发展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辐射中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等一系列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发改委从开始就正式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完成43个前期重大课题的研究,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思路研究,正着手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文稿。
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赵波补充道,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有两个大前提:一个是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是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作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总的统领。
“从大的路径上来说,就是要按照建设全国民族进步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三大战略定位来谋划我省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赵波说,通过十三五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努力,力争实现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人均GDP与全国人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总量位次力争实现前移,努力使十三五规划成为一个更加反映人民意愿,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五年规划。
省委召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省委书记李纪恒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即将进入的“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五年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考察云南带来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给予西部地区更多的倾斜支持,提供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十三五”将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综合优势的转化释放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战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定位,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我拾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对推动我省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好我拾十三五”发展的宏伟蓝图。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形势,坚持科学原则,高质量编制好我拾十三五”规划。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同志为*的*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要求,作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部署。今年1月19日至21日,*考察云南时,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是指导我省改革开放和*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编制我拾十三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以*同志为*的*对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以及对云南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科学认识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方位,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为主旋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合理确定我省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推动我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确保实现富民强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编制纲要全过程,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立足云南省情实际,充分体现国家层面整体要求与云南跨越式发展实践的结合,切实提高规划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基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充分调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分析当前我省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密切跟踪研究中央的政策导向、项目方向、资金方向,集思广益,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变成抢抓发展机遇、提振发展信心、勇于开拓创新的过程。省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家相关文件和规划的衔接,科学谋划好本部门“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措施等事项。各相关部门间要协调联动,科学测算设计好“十三五”各项具体指标,为我拾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的起草提供支撑。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进展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成效还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经济升级版包括五个方面内涵:一是绿色发展。二是创新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共享发展。五是共赢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先后经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阶段。可以从七个方面推进中国经济的升级。
一、“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进展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成效还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先后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初步转型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是“攻坚转型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升级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主题是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主线是打造经济升级版。
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背景
从历史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如同中国经济发展版本,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升级、不断“打补丁”、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在经济升级这一重大问题上,党和*具有丰富的历史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升级: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这次升级旨在寻求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着力建立“充满生机的*经济体制”,为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奠定了基础。这一次经济升级的战略着眼点是通过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了三大战略转变,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开始摆脱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传统模式,初步摆脱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转向更为稳定的增长;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二者协调性增强;由片面发展重工业初步转向产业结构更协调的增长;由数量扩张初步转向质量提高;从人民生活改变缓慢初步转向人民生活快速提高;从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向初步开放的经济体。这一次经济升级,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注重效益、人民得到实惠的新路,也标志着中国经过三十多年艰辛探索、几经曲折,开始找到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在这期间也出现多次高通胀和大起大落的情况。
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升级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九五”计划提出推进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中国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严重的外部冲击影响下,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落”或严重衰退,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从低质量、高增长转向高质量、高增长,从高资本投入、高增长转向资本投入相对下降、高增长,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高增长逐渐转向低能耗、少污染、高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方面初战告捷。从计划主要目标和指标完成率看,“九五”计划实施“答卷”取得75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帆风顺的,也不是没有曲折的。“十五”期间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设想未能实现,“九五”时期已经初步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出现向高消耗、重污染、低就业的旧有模式的逆转。从计划主要目标和指标完成率看,“十五”计划实施“答卷”取得64.3分。
“十一五”规划作为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大幅好转,地区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消费对GDP的贡献有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经济发展方式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在此期间工业(重工业)主导,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规划主要目标和指标完成率看,“十一五”规划实施“答卷”取得86分。
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是一场“持久战”,又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打破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历史经验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版本”每隔一段时间(十年或二十年)就需要一次升级,一方面需要解决前一段经济发展所积累的问题和弊端,另一方面更需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的形势和大势所趋,旨在“两个提升”:一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资源配置能力、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在全球金融背景危机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升、国际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国经济外需减弱、坚持出口导向经济困难加剧。以内需拉动增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成为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加剧,使得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传统黑色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现有体制机制间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经济总量增长步伐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民对于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幸福的民生提出更高要求。
国内形势的压力和国际环境的“倒逼”态势,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也是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中国需要主动推进第三次经济重大转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打造升级版。第三次经济升级是第一次、第二次升级的历史延续和进一步深化,并有不同于前两次特有的含义。
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构想,是*、国务院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延续。这一构想,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化和拓展,这就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抓住了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牛鼻子”,找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的“突破口”。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对“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和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三、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及步骤
那么什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呢?我们认为,经济升级版也是经济发展“上轨道”的过程,就是从已有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转换到新型的、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确切地讲,就是从“加快发展”的轨道转向“科学发展”的轨道,从不公平发展的轨道转向公平发展的轨道,从“黑色发展”的轨道转向“绿色发展”的轨道。从十年前*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开端,经过“十一五”规划五年实践和“十二五”规划前两年实践看,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经验看,中国已经具备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条件,这就需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之后,更加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本思路。目前,各方都对这一思路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广泛征求意见。对此,我们提出如下设想和建议: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立足扩大内需和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创新动力,促进绿色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到“十三五”规划结束时,建立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分配公平、民生幸福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体系。中国经济升级版内涵就是五大发展:
1.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改革的不竭源泉,还是中国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创新发展是发展观及发展道路创新、制度建设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文明创新的有机统一,制度建设更加依靠原始创新,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创新驱动,科技发展更加依靠自主创新,文化发展更加依靠自觉创新,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新”。创新发展要求我们提高创新自主性、自觉性和原创性,继续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的全面创新道路。
2.是绿色发展。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环境特征,经济活动创造的生态盈余大幅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点突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建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与经济增长脱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国土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共处更加和谐,逐步建成美丽中国。
3.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要正确认识和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协调、城乡协调、地区协调、中央地方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经济文化协调、经济国防协调、国内国际协调、个人集体国家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和谐因素,化不和谐因素为和谐因素。
4.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十几亿人民共同拥有发展机会,共同提升发展能力,共同提高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地区共同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共同创造各种财富,各得其所,共同分享社会福祉,和谐共处,共同构筑幸福安康。
5.共赢发展。共赢发展是科学发展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体现。共赢发展就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互利发展。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求同存异,平等互信,对话协商,扩大共识。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之上,同所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先予之,后取之,多予之,少取之。特别是对最不发达的国家,更要如此。中国与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利益、命运和发展的共同体,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和谐、绿色的世界。
科学发展观的“五大发展”。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更具针对性,更具可操作性,更有效地将科学发展主题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观主题是根本方向,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是贯彻主题的突破口和切人点。
总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平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各类矛盾凸显期,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三大系统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的转变,实现系统间关系更加协调,全面提升国民净福利水平。
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七个抓手
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就需要我们应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基本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八大“引擎”合力驱动,这也是七个方面的工作抓手:
1.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升级新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实现全面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向优秀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促升级,以创新赢得竞争,以创新赢得未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力度,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国制造”轨道进入最大规模的“中国创造”轨道。
2.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打造经济升级主引擎。将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协调城乡、改善环境的主要抓手。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四化同步”破解城乡“四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继续推进工业化,使工业化继续成为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力,并能够“武装”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发展,使工业和农业相互协调、共赢发展。继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化升级的核心力量,并为城镇化中城乡治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信息平台。最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发展。落实在城镇化相关政策上,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工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避免城镇化过程中贫民窟等“城市病”的发生,促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3.培育不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经济升级新支柱。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快速崛起、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基本格局,继续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培育不同地区新兴城市群为主要抓手,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连接起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4.大力推进绿色革命,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要充分利用*制度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不断改善和生态资本不断积累。要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三方面关系,建立激励相容的绿色改革机制。要以绿色账户核算为基础,绿色规划体系为框架,为绿色发展提供顶层设计。要完善绿色法规体系,提高绿色信息有效性,加强政府部门绿色监管能力;要推行绿色价格和绿色财税改革,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要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形成绿色金融平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要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树立行业绿色标杆,实施行业绿色标准;要加强绿色宣传,弘扬绿色理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风尚;要推动全球绿色贸易,主动进行国际绿色合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5.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经济升级新抓手。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布局规划及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加强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支持中小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保护自主创新。鼓励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间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逐步将企业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
6.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新红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切实推进从经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改革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进一步转变各级政府增长理念,淡化“GDP崇拜”,弱化GDP指挥棒职能,在政府考核以及官员晋升中引入如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多种衡量指标,减少经济增长指标比重,使各地方官员从“GDP竞赛”转向“科学发展和节能减排竞赛”。要继续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和环保收费制度,大幅度减少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成本,提高能源资源生产率。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要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市场功能。
7.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开放新红利。主动降低关税水平,扩大进口贸易,建立与世界分享的“中国市场”;对最不发达和低收入国家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甚至可“只予不取”,实施零关税待遇、增加促贸援助、提供人才培训,让发展中国家收获“中国效益”;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推动国内服装业转型升级,建立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服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一批业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形象”;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主动参与减排承诺,大力推动农业的精细化发展,保证粮食供应,在国际社会继续代表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为世界提供“中国保障”。
上述七措施紧密关联、相互支持,是彼此不可偏废或缺失的有机整体;八大“引擎”合力驱动,才能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科学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主引擎,通过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内生力量。绿色发展是基本约束,在绿色发展框架下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和谐互益,协调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基础,确保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潜力增强。体制机制改革是“保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营造更适宜、更完善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旨在强化外部支持条件,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互利共赢的全球格局。
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将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公平、更加“以人为本”的新轨道,为确保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长远的、坚实的基础。作者:胡鞍钢鄢一龙杨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