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两会乡村医生养老及待遇的提案,两会关于乡村医生热点提案
全国两会乡村医生养老及待遇的提案,两会关于乡村医生热点提案
河南商报记者宗雷首席记者郑筱倩赵强文/图
破解老百姓看病难,重在分级诊疗。为什么关于分级诊疗的一道又一道政令却推行缓慢?
河南商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其中院士王陇德、国医大师唐祖宣、乡村医生马文芳给出的“药方”都指向了基层医疗。
乡村医生马文芳
谁来接乡村医生的班?
马文芳是开封市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已在基层服务48年。说起基层医疗,他显得忧心忡忡。
今年64岁的他,明年就要退休,“可我现在最发愁的是谁来接班?”对于没有人接班的原因,他一列就是一堆:没有发展前途,没有生活保障,挣不着钱,咋养活一家人啊?
现在他一个月1000多元工资,明年退休之后每月只有300元的补助。截至目前,乡村医生的生活还没有保障,身份也不能被纳入国家管理。
他说,让老百姓看病方便,关键得有人,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来村卫生所,因为没有政策的吸引,“许多地方的村医就会后继无人。”
农民慢性病报销比例能不能提高?
马文芳充分肯定“新农合”,他说,这对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到医院去看病住院都是按比例报销,河南省还有大病救助,现在农村医疗状况好多了。
那农村看病难在哪儿?
马文芳说,过去农村三大病是气管炎、胃病和关节痛,现在变成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如果家里有个慢性病人,比如糖尿病,一天要三次吃药打针,一顿都不能停,这样家里的收入大部分用在药物上,不少家庭捉襟见肘。”他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老百姓的慢性病报销比例。
国医大师唐祖宣
为啥都说医生“掉进钱眼了”
30多年间,74岁的“国医大师”唐祖宣先后担任过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前不久,受全国人大委托,他走访了多个省份调查农民看病现状,“每个省份情况都不同,但国家这些年给农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大的方向已制定,制度比较完善,我也非常满意。”
“基层医疗也存在问题。”话锋一转,唐祖宣谈起基层医疗现状,“国家给农民看病解决了合作医疗的经费问题,但没解决卫生人员的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唐祖宣也看在眼里。
唐祖宣说,现在,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县有3家公立医院,分别是县医院、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这些医院要求卖药不加价,政府财政支持,但问题是,国家投入的钱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顾不住,比如我们中医院,国家投入的钱只够支付医务人员工资的一成。医院不想法儿创收,光指望那几个钱咋行?”
唐祖宣说得很直白:为啥都说医生“掉进钱眼了”,收红包,收取药品提成,等等,“国家给的钱少,医院为了生存,被逼创收,觉悟再高都不中。”
要解除医生后顾之忧
唐祖宣说,医改的关键,是医生。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挂普通中医,在医院收10元钱,但在社会上,得收八九十元,三百二百的也有。
他又以自身为例,作为一名国医大师,按照国家规定,收取30多元诊金,但曾有私人诊所邀请他,2000元看一个。
“大医院不愁没病人,医护人员不存在‘吃饭问题’,主要问题就集中在基层医院。”在唐祖宣看来,分级诊疗推行不下去,跟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关,“好的医生都去大医院了,让谁去基层医院,都不会愿意。”
“最根本的办法,先保障医生的工资。”唐祖宣说,“在保障医生工资的同时,根据其收治病人的状况给予绩效奖励。”
院士王陇德
基层缺优质医疗资源
很多人都有这个感受:小医院没人,大医院挤破头。
2009年,原卫生部开始试点医师多点执业,让更多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资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也再次提到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但这个政策在全国多地遇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说:“为什么大医院那么挤?因为有七八成的病都是不该在这里看的,而应该在基层解决。”
但是王陇德对大家的选择十分理解。“基层没有让大家放心的医生,谁会愿意去呢?”
对于多点执业,王陇德认为阻力主要在中层。“哪个医院院长喜欢自己的医生去别的医院坐诊?有多少医生敢公开叫板走出去?”
以药养医的“病根”在机制
如今,一说起看病贵的症结,就有人说“以药养医”,需要尽快推进“医药分家”。
但王陇德说,医药分开好比是让医生“缴械”。比如说急救病人、住院病人,医药能分开吗?把医药比作士兵和武器,药是医生的常规武器,把士兵和武器分开,还能打仗吗?医药的弊病不是在一起经营产生的,是制度产生的,所以要研究产生弊病的机制到底是什么。
王陇德说,如果财政支撑不能调动基层医生积极性,不如放开基层医疗机构,引入社会资本,把政府养人、养医院的钱用来购买服务,用市场的力量引导基层医疗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