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孔子学院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
以“适应需求,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6日在上海开幕。会议提出了今后5年孔子学院的发展行动计划草案,将突出“特色、质量、创新、共建、品牌”5个关键词。
来自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及孔子学院代表、各国驻华使节、中资企业代表等共计2300余人参会。
今年是孔子学院新10年的开局之年,此前已走过规模化建设的历程。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
至今,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学的18岁女孩苏俐娜是学员之中佼佼者,此前她在“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用流利的中文说:“母亲1989年学汉语时书店里连汉语书都找不到,自从2006年孔子学院设立后,越来越多孩子能够学习到汉语,如今汉语课走进了塞尔维亚的小学和幼儿园。”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校长萝珊认为,孔子学院的作用不仅在于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跨文化的创新,共同解决经济、环境、健康等领域的国际性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友人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杂音和偏见,个别地方孔子学院的关停也一度受到关注。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副主任王永利说,一方面,我们要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各方意见,并创新探索,推进信息公开,努力增信释疑,消除各种偏见;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必须把握各地需求,转向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打造品牌。
匈牙利卡罗利大学中亚文化研究生亚历克斯?本杰明去孔子学院的目的在于寻找来中国工作的机会。“希望今后能在孔子学院参加更多中国化的社交活动,为今后去中国企业积累优势。”像本杰明这样对当地孔子学院怀着远大期待的外籍学生不在少数。
“要把握学生多元化需求,首先要通过本土化,办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孔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说。
该校自2005年起至今已承办9所孔子学院。2008年,国家汉办在华东师大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迄今已培养了2000多名本土化汉语“种子教师”。据统计,目前各国孔子学院编写的本土教材已有1200多册。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的孔茂庭就是该校孔子学院的本土教师。农村出生的他从2013年起,开着“文化大篷车”已到过州内200多个地方,向超过3万名学生、老师和民众教授汉语,传递中国文化。
国内一大批承建孔子学院的高校,也在探索除语言教学之外的交流合作机制,提升孔子学院办学水平,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正积极申办孔子学院高端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并与依托相关高校的孔子学院举办“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
近年来,企业也逐渐成为承建孔子学院的主体,并探索培养海外语言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哥拉内图大学承建的孔子学院今年底将建成,届时将服务当地师生和民众,致力于语言、文化、技术、科研合作和企业交流,也为当地学生进入中资企业创造条件。
“今后公司将不断探索企业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模式,培养促进中安友谊的精英。”中信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说。
中国汉办等相关部门鼓励中外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捐资捐物等各种方式参与孔子学院建设,鼓励探索成立孔子学院基金或基金会,努力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实现孔子学院共建、共管、共有、共享。(参与采写记者:郭敬丹、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