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从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38分到401分,录取位次在53653名到772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山西录取人数。
一、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4816名;
2、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5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5139名;
3、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在山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3704名;
4、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在山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3653名;
5、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在山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3458名;
二、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山西 | 本二C | 373 | 34816 | 4 |
2022 | 山西 | 本二C | 430 | 7728 | 3 |
2、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山西 | 本二C | 350 | 35139 | 4 |
2021 | 山西 | 本二C | 427 | 9284 | 3 |
3、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山西 | 本二C | 384 | 43704 | 10 |
2020 | 山西 | 本二C | 421 | 16656 | 8 |
4、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山西 | 本二C | 362 | 53653 | 12 |
2019 | 山西 | 本二C | 430 | 19815 | 8 |
5、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在山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山西 | 本二C | 338 | 53458 | 12 |
2018 | 山西 | 本二C | 401 | 21663 | 8 |
三、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介绍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是2001年由贵州省教育厅同意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具有法人资格并获得办学许可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学院。2014年贵州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与四川希望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并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建立新校区,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生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在校学生近16000人。 学院学科门类丰富,专业优势突出。学院现设有会计系、金融经济系、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人文系和基础教学部6个系部、2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 学院科研氛围浓厚,教师学术论著丰富。多年来,学院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1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部,承担和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达到132.3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 学院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改革建设稳步推进。学院一直重视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建设。2011年开始首门《职业能力培训》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努力拓展办学思路,大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积极探索和努力建立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多次参加和举办各级各类学院院长联席会、行业年会、发展研究会,国内外高校实现互访交流次数不断增多,加快了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的步伐,提升了学院办学声誉。 学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凝练自主办学特色。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工作。 学院重视学生发展,关心关爱学生。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家校沟通,坚持校地合作,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实行“五走进”,走进教室辅导学生学习,走进食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