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辽宁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来源:解志愿时间:

从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03分到540分,录取位次在43874名到11466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东莞理工学院辽宁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辽宁录取人数。

东莞理工学院辽宁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1701名;

2、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2608名;

3、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4724名;

4、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0870名;

5、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3874名;

二、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辽宁 物理 本科 508 41701 4

2、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 503 42608 4

3、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辽宁 理科 本科 519 34724 4

4、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辽宁 理科 本科 534 30870 2
2019 辽宁 文科 本科 540 11466 2

5、东莞理工学院在辽宁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辽宁 理科 本科 505 43874 2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太原科技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怀化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常熟理工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东莞理工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东莞理工学院和西安财经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东莞理工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宜宾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东莞理工学院介绍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2021年5月,我校正式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含370亩国际合作创新区);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30多亩。现有教职工1732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副高职称人员387人,博士797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2万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5万人,80%左右的毕业生留莞就业创业。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1万册,有35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IPV6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600多个,出口带宽37.5G;智慧校园建设有129个信息化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