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来源:解志愿时间:

从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47分到479分,录取位次在70817名到1639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苏州城市学院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重庆录取人数。

苏州城市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392名;

2、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761名;

3、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7750名;

4、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9238名;

5、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521名;

二、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历年录取分数线

1、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488 16392 13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70 57750 10

2、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524 17761 13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500 59238 10

3、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理科 本二 447 67521 10
2020 重庆 文科 本二 506 18556 13

4、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理科 本二 462 70817 10
2019 重庆 文科 本二 508 19685 13

5、苏州城市学院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理科 本二 452 69918 10
2018 重庆 文科 本二 479 21643 13
苏州城市学院车辆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苏州城市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苏州城市学院英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苏州城市学院江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苏州城市学院新闻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苏州城市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苏州城市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苏州城市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苏州城市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苏州城市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苏州城市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苏州城市学院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苏州城市学院介绍

"苏州城市学院的前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背景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由苏州大学作为举办者的独立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建院于1998年。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城市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隶属苏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部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校园功能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智慧化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校园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学校图书馆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之一,其巧妙融合“山”“水”概念并深涵造园思想,蜚声海内外。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在校生11000余人,设有44个本科专业、3个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向,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弘扬工匠精神,坚持开放办学,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积极培育新兴学科专业,推进协同创新,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努力建成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