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2015桂林医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桂林医学院(国标代码:1060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本科高等院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学校始建于1935年,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总面积1089.35亩,分三个校区,其中乐群校区与景色宜人的桂湖相毗邻,东城校区位于绚丽多姿的漓江东畔,临桂新校区位于建设发展中的桂林市西城开发区。
我校是一所以临床医学为主,融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综合实力较强,在区内外有较好影响的高等医药本科院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及医务人员有2400余人,其中校本部现有在编专任教师60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4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7.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36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36%。有硕士生导师181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八桂学者1人,八桂名师1人;先后有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广西名中医,5人被评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获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12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人选,4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南溪山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医学检验系、口腔医学系、大学外语部及体育部等17个二级学院(系、部);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临床教学医院22所。目前学校共有教学实践单位137个,其中临床医学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41个;药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在省内外高校、大型医药企业、卫生部门、药品监督及医药公司建有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49个;护理学院建有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4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2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生物技术、药学、药物制剂、市场营销、社会工作、英语、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十五个本科专业,及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医药营销、护理、医学营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等八个高等职业(大专)教育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自治区级重点专业,生物技术、药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被中国医师协会批准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设有高中起点升专科、高中起点升本科、专科起点升本科三个办学层次,涵盖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等专业。
凭借桂林国际旅游名城的优势,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是具有培养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权举办对外中医教育资格。目前我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高职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历学生等各类学生一万余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
学校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22项,厅局级项目440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9项;获国家专利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主办的《华夏医学》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校图书馆为广西科技厅授权的医药卫生、生物技术专业查新点科技查新授权单位。
半个多世纪沧桑砥砺,七十多载春华秋实。桂医人秉承“弘德善医”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医药学专门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06年至2011年连续六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声誉逐年提高,得到社会普遍认可,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地方医(药)学院校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