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来源:解志愿时间:
2015嘉应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一、学校概况
嘉应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起源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至今已有97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梅州市。梅州是全世界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也是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之一。梅州在清朝时曾称嘉应州,学校由此取名“嘉应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525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设备先进的实验室31个(其中1个省级IT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馆藏纸质图书182万册,电子图书10万种,期刊1800种。学校设校本部(含江北校区和江南校区)、梅州师范分院校区和医学院校区。校区均在市区范围内,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常年花香四溢,绿树成荫;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被省、市评为“文明校园”、“花园式校园”,是理想的求学修身之地。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24个研究所,开设45个本科专业,30多个专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282万人,成人教育在校生9000人。学校拥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558人,其中专任教师1050人(教授92人、副教授269人;博士、硕士共537人)。学校聘请了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华人协会会长潘毓刚,联合国和平奖获得者、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博士,原中科院副院长王佛松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院士,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著名作家韩素音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此外,还聘请了17位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学校先后四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先后多次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乡贤和校友的关怀和支持。海内外乡贤及校友捐建楼宇,捐赠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设立教育基金和多项奖教奖学金,谱写了一曲内外合力、共谋发展的动人乐章。学校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1998年获批招收留学生,先后有来自美国、日本、阿根廷、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留学生百多人到校学习。学校2006年以同层次同类型院校中最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学校正在编制《嘉应学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和《嘉应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校师生员工信心百倍,力争在建校100周年前后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类型院校中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二、人才培养嘉应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依法和以德治校,强化教学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97年来,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合格毕业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用人单位普遍赞赏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守信诚实”。众多校友已成长为各领域领导或业务骨干(有两位校友为现职省部级干部),其中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级荣誉的优秀校友不乏其人。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都在98%以上。为了有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推荐模式。一方面,根据广东省乃至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大量师资的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学校在继续办好传统师范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对部分非师范专业(如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即在原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职业教育方向,加开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教育类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前具备申请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成为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既可选择非师范行业就业,也可以应考、受聘为职业教师,从而进一步拓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学校又创造性地建立了定向人才培养基地,为众多学生提供了大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2003年以来与中共梅州市委联合实施“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至今已举办了7期“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每年从全日制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60名培养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为梅州市培养大批高素质的选调生,充实基层党政机关干部队伍。2004年至今,又与香港盛家商业机构、深圳恒波集团、中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梅州市市政建设集团公司、广东移动梅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梅州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举办了各类“定向人才培训班”,并发展为“梅州市经济管理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始终致力于建设优良校风,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和建设校园文化等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六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39项共77人次,省部级奖励149项共348人次;先后有300余人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竞技体育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8项,省级竞赛奖120项。三、办学特色嘉应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植根侨乡,服务山区,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以服务地方需求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又积极为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探索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创办了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地处“世界客都”梅州市,拥有客家文化研究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7年学校在省、市的重视和支持下,挂牌成立了“一院两基地”,即梅州市客家研究院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学校又挂牌成立了“客家学院”,加强优秀客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不仅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弘扬客家文化、建设文化梅州乃至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