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观念,引领孩子走进理财主题班会

来源:解志愿时间:

  创新教育观念,引领孩子走进“理财”主题班会
  
  教育背景:若干年前就有人提倡,“理财从娃娃抓起”,但是基于中国社会的传统,也有不少父母认为,过早让孩子接触钱,会使孩子“钻进钱眼里”,让他们纯净的心灵受污染,变得势利。有人就说过 “孩子只要把学习弄好就行,理财这个事,等他长大了,出人头地了,自然而然就会理的。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从现在的孩子消费水平来看,出现了种种问题。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份关于“少年儿童理财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调查报告对外公布,调查显示,17.1%的儿童觉得零花钱刚好够用,53.3%觉得够用并有节余,21.3%觉得零花钱花不出去,三者合计达91.7%。可见,多数儿童零花钱充足。但对于多余的零花钱,2%的少年儿童会想办法花掉,53.9% 会放在家里存起来,18.4%会存银行,25.7%会交给父母管理,看来大部分孩子的理财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于我们农村来说,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然给孩子们的零花钱也就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孩子们用钱也就多了。有的孩子到了中学时代也不具备最基本的储蓄意识。当他们得到钱之后,不是存起来,而是要立即消费掉,更本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特别是现在的农村小孩,大部分家长都在外地工作,因为感觉对孩子的关心没有做到位,就一味的想用钱来弥补对他们的感情欠缺。每天中午在校带饭的孩子都要买上好些吃的、玩的,肆意挥霍着家长给的零花钱。作为一位现代教育者,不应当只是注重道德、知识的教育,必须改变教学观点,创新教育观念,从小引导孩子走进“钱”的世界,真正认识钱,掌握赚钱,用钱的本领,做一个会“理财”的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做孩子的标准。
  
  教育目标: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财”教育,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以及培养孩子学会储蓄和花钱的好能力。通过一些家长联系,实践对比,班会教育,讲故事,教给方法等方式让孩子从小学会做金钱的主人,学会“理财”。
  
  教育过程:
  
  1、重视孩子对钱的认识
  
  我曾经在班上问过孩子:你们的钱是哪儿来的?得到的答案是爸爸妈妈给的。每一个给子说的是那么随便、轻巧。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钱其实是大人们挣来的。有时爸爸、妈妈很晚回来,那就是在加班,得到额外的加班报酬;有的爸爸、妈妈一年、两年才回来一次,那是走出国门,忍受相思之苦,为的就是得到更多的钱。他们正在极力的通过正当方法得到金钱。而孩子的一个给字好像说的是妈妈爸爸给的钱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告诉了孩子们钱的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证明它的来之不易。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你的爸爸是干什么的,每天早晨几点上班,每天晚上为什么那么晚才回来,每个月拿多少钱等等。通过孩子们的调查,交流,得出的结论大都是:家长六点半出门,晚上加班的话都是十一点回来,孩子们都睡着了。这时他们才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也认识到钱是怎么来的。
  
  2、如何教会孩子赚钱
  
  按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应该给孩子什么报酬,因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家长认为太强化付出一定要有回报,并把回报方式过多的定位在了金钱上。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中,用肯定、赞扬、感谢作为回报,效果会更好些。当给孩子钱时,我们不仅加强了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还告诉孩子,每个人在人生中都应当承担许多责任和义务,这些是不可能以金钱和物质的回报为代价的。当我们对小孩子的家长说:让孩子学会赚钱吧!他们都觉得可笑。小孩子赚钱,天方夜谭,怎样赚,赚谁的钱,难道不去上学,去干苦力?也难怪,中国的家长,在孩子成人之前,都是给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神仙日子。他们认为所谓的赚钱,就是在放下学业,去挣钱。其实教会孩子赚钱有好多的方法,并不是所谓的丢下书包,才能赚钱。例如通过节假日的家务来获得报酬就是父母教育孩子赚钱的一种好方法。这类劳动范围广,小朋友可以通过劳动来挣钱是自己独立挣钱的第一步。
  
  (1)洗碗。这是家务劳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工作之一,六七岁的孩子都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如果你在妈妈的要求下,完成的很好,可以索要相应的报酬。
  
  (2)回收饮料瓶。一次班会课上给孩子讲了捡易拉罐的穷孩子的故事,孩子们认识到了身边其实有许多挣钱的机遇。这个工作可以在家里进行,也可以扩展到户外。对于小的孩子,我们就在家里收空饮料瓶、饮料罐,然后卖到收废品的地方。
  
  (3)帮妈妈擦车。这项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多,只要细心、周到就可以了。做这项工作,要选择一个用水方便的地方,千万不要是河边。每擦一辆自行车可以得到1到2元。
  
  赚钱的方法有很多,聪敏的孩子完全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发出多种赚钱的途径。但是赚钱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