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注重专业化培训
从未料想到,中国企业培训市场的发展在会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移动学习快速兴起、企业大学呈现新一轮热潮、高校总裁研修市场出现萎缩、传统咨询公司全面开展培训业务、课程研发和版权保护受到重视。。。这些似乎都在昭示着,中国企业培训市场的商业环境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培训的商业价值得到认可
中国企业培训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市场化、行业化和专业化(见图表1)。市场化阶段,赋予了培训的商品属性,让人们意识到培训是需要投入的。有市场必然形成规模,职业讲师和培训机构的涌现促成了培训市场的行业分工。而经历过野蛮增长和无序竞争后,如何使培训创造更好的商业价值成为关键议题,专业化则成为必然趋势。
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培训市场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只是培训理念的改变、培训投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的应用和培训效果的改善。形成目前这种局势,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企业对培训价值的认知度得到提升,二是培训管理者专业度的提高。
企业对培训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不需”到“不信”,从“不信”到“盲信”,从“盲信”到“理性”。近来年,科学理性地看待培训价值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人才培训纳入战略规划,目的是开发人才潜在的商业价值,并确保人才发展能为组织做出贡献。
由民营企业主导的新一轮企业大学建设热潮,反映了企业对培训价值更高的期望。企业需要提高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企业大学的核心使命,正是以组织能力发展需求,培养关键人才、提升员工绩效、传播企业文化、推动组织变革。企业大学建设一定不只是称谓的变化和硬件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价值贡献的提升。
与此同时,培训管理者更加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其工作重点不再是单纯地提供课程、学习工具,也不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是是关注如何促进和提升企业效益。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企业大学,像管理业务一样管理学习,像钻研技术一样研发课程,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培训。因此,一名优秀的培训管理者首先应具备战略思维和商业敏感度,能战略性思考培训目标,对业务需求有很高的敏感度;其次需要提升学习项目设计能力,能从项目管理角度设计学习方案,有效解决问题和提升组织绩效;第三,还要提升学习转化能力,能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习效果转化为员工业绩和组织效益;最后,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才能持续在助人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激励,实现“成人达己”的自我价值。
学习技术革新带来新挑战
技术改变生活。如果将所有能促进学习和绩效改善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方法统称为学习技术,那么,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技术正在改变学习。
一方面,很多国外传统、成熟的学习技术和方法逐渐被引进国内,并受到认可,如行动学习、教练技术、人力绩效技术等。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在快速兴起,微博、微信、微视、APP等成为时髦而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工具,给传统的企业培训带来极大的丰富和补充。
这些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培训的效果,让企业意识到原来“培训还可以这样做”。
学习与技术手段的结合、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多样性并存,都是大势所趋。能为组织带来性价比最高、学习效率最快的学习技术和方法,最能赢得组织和学习者个人的青睐??这将是必然趋势。
然而,学习技术的热潮也给当前的企业培训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学习技术成为被“热炒”的对象。当某种学习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培训供应商和讲师在没有深入研究其适用场景、掌握其逻辑规律的情形下就运用到培训实施中,甚至有些基于商业利益而盲目跟随的培训供应商,无限夸大学习技术的价值,单一地把学习技术和培训本质机械地割裂。在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模仿、跟随固然可以理解,但真正要产生企业持续认同的价值和效果,恐怕还要回归到培训的本质。培训供应商在推广某种技术时,既要对技术有精深研究,也要能适度借鉴、融合其他技术,扎扎实实地把人类认知和学习理论研究应用到企业培训中去,提高培训效果。
第二,学习技术的热捧催生了一批“技术控”。在培训市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学习技术有一种本能的溺爱,他们追求、专研和喜爱技术,是技术“发烧友”。钻研技术并不是坏事,然而很多“技术控”在设计学习项目时,过于追求技术应用层面,或者忽略了企业发展的成熟度,忽视了学习的商业价值。新的技术和学习方法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是为培训目标服务的。培训管理者不宜过多执着于某种技术,对于各种技术流派能进行有机整合,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让各种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实际需求所用。
第三,移动学习将冲击传统培训方式。在整体上,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学习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在80后、90后成为学习主流人群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方式和行为将天然地融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传统的培训方式或将出现颠覆性变化。主要特征至少包括个性化、社区化、移动化等。这样的变化需要海量知识库和大数据的支撑,学习内容需要结构化设计并碎片化呈现,学习价值需要以解决问题来驱动。如果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移动学习对于培训从业者更多是机遇而不是挑战。
专业化转型需要分工与协作
无论是培训的商业价值被认可,还是学习技术面临的革新,都要求培训市场进行专业化转型。在培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企业对培训的品质及效果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分工将越来越精细,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也越来越紧密,发展模式必须走专业分工与行业协作之路。具体有以下几种趋势特征:
一是需求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加剧。培训供应商最大的挑战不是与同行竞争,而是促进企业客户的快速成长。中介型培训机构已难以为继,讲师也很难“一招鲜,吃遍天”。企业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如果培训供应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就会加强自主的内部培训,不仅成本低,效果可能更好。
有些成熟的企业大学已开始成为行业大学,为所在行业培养人才,由需求方转为供应商。在这种形势下,供应商就必须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需要考虑该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博弈的加剧,就是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是市场定位更明确,分工协作更紧密。培训供应商为了生存的需要,往往在战略上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把自己定位为全能型的培训机构,而当前的竞争环境更需要培训供应商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专业内容供应商可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课程和产品,平台型供应商可以承担渠道运营的角色,区域机构应该做好培训直销和客户服务;规模小的供应商可以定位细分市场,“小即是大”;有规模有实力的供应商可以走“集成”路线,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各类供应商有分工也有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甚至达成战略合作或整合并购,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三是培训与咨询互补,微咨询备受欢迎。单纯提供培训课程已很难满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企业需求,因此企业培训采用“项目化管理”将成为普遍现象。也就是把咨询业务中的“关注整体、业务诊断、解决方案”因素导入到人才培养中。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出发,诊断企业的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培训解决方案。
不过传统的咨询也存在周期长、成本高、落地难等不利因素,如果将培训的“短平快”特点融入到人才发展解决方案中,就能分模块、有针对性地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因此类似“微行动学习”“微咨询”“MiniMBA”等活动将大受企业欢迎。
四是资源与市场对接,通过培训渗透其他产业。培训供应商的专业化过程必然会在专业领域沉淀大量资源,比如专业知识、专业人才、人脉资源等,通过资源的再开发,可以在业务上进行衍生,渗透到其他行业。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诸如通过金融投资培训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连锁培训开拓连锁业务等现象。高校商学院、继教院等高管培训机构也在积累大量企业家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游学考察项目,建立产业联盟。当然,跨界有风险,入行须谨慎。
五是第三方力量兴起,培训产业链逐渐完善。目前的培训市场依然存在准入门槛低、专业人才匮乏、行业监管不力等现象,呈现“散、乱、差、弱、低”的行业特点。但行业媒体的崛起、行业平台的搭建、政府对培训的支持、风险投资的试水和版权保护意识加强等因素,促使中国企业培训市场转型升级,开始进入良性发展。
当然,中国企业培训市场发展任重道远,支撑行业发展的配套环境还不完善,距离规范和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持专业主义,让专业培训创造商业价值,庞大的中国企业培训市场一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