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产业的必然趋势

来源:解志愿时间:

培训产业的必然趋势

一、讲师还是稀缺:

不做CEO,就做培训师——这句话我不知道是谁的发明,但这确实反映了优秀培训讲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益与普通CEO不相上下(只是显性的收益)。同时这也说明了培训师的“资源稀缺性”及因此带来的“稀为贵”。于是有人说:培训师比机构强势。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现状。

就如同医药卫生行业在没有形成专业的医院前,“华佗”们是吃香的,靠着口碑传播他们饮誉天下;同样在演艺行业,“蒋大为”们在没有经纪公司的情况下,在中国红遍了大江南北,在那个时代,他如同今天的优秀培训师,纯属稀缺资源,当然收入是可观的。

二、机构必然强势

但随着需求的不断壮大,资本的不断积累与介入,培训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单枪匹马的培训师只能“取一瓢饮”,终因势单力薄而成为“非主流”。培训机构因整合行业或地域上的需求,靠着引入或积累的资本,或者将产品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强大的培训机构。他们不追求一两个客户的“成与败”,而是追求在一个更大范围(或更深层次,或更低费用上)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当机构能将零散的需求打包成一个完整的需求时,当机构能将客户的各方面需求一站式满足时,当机构的势力强大到形成知名品牌时,机构就成为强势的“经纪平台”。且随着老的一批“明星”逐步殒落,新的培训师只有借助机构巨大的培训需求及立体包装才能才人辈出,而靠慢慢积累成就一位强势的培训师就难上加难啦。再后来,就是经纪机构签约的培训师实在太出众,签约期限到后成为今天的独立”周杰伦”。

三、集团化与经纪化

机构在模式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向集团化发展。他们能通过自身的“造血”来解决自有产品、自有专家的问题,或者通过兼并组合来解决,从而形成一个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集团。最终重新演绎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竞争的最终结果都是形成行业的相对垄断。

而中小机构最终成为“非主流”。他们靠的是“专业”或“特长”,在一条相对狭窄的通道里行走,往往享有行业美誉度而在更大范围内知名度欠佳。它的命运或许因为模式的创新或资本的介入而走向集团化,也有可能因为专家团队分裂而消亡。

讲师明星,往往来自于前两类机构(其它地方因机会的稀少而很难造就一位名师)。他们虽为明星却也大不如前,往往只能借助这两类机构才能大红大紫,除非如“周杰伦”般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而自身成为一个中小培训机构走出专业化的道路。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