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能太重原则

来源:解志愿时间:

  突然发现,自己身陷各种各样的原则之中。

  同事间意见不一致,经常有扯起原则大旗的冲动。我为什么这么设计,是基于Kiss原则。Kiss最简原则,懂吗,苹果成功就是因为这个根本原则;你这个营销策划很不靠谱,完全违背了定位原则。定位原则,懂吗,世界品牌大师特劳特的营销创新。不懂啊,赶紧回家读《定位》、《重新定位》、《商战》吧,读明白了再来讨论;部门要绩效考核吗,有没有搞错,我们是知识工作者哦。知道德鲁克吗,那个管理学界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再三强调的管理原则,是要发挥长处,而不是改进短处。绩效考核这么麻烦,完全不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做的。

  各种各样的原则,名气大,卖相好,是辩论争斗的好帮手。原则的指导意义就不谈了,看重原则、从原则出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重原则,严重点说,是一种自我放纵和自我保护。希望一劳永逸,用不变的、光鲜的原则,应对变化的、琐碎的现实。世间能轻松躲避劳神费力细节的,也只有空洞唬人的原则了。

  如果事情做成了,他可以边剔牙、边大谈特谈原则的重要性:原则没错吧。在我的原则指引下,你们才没有迷失方向。没有原则这张皮,你们的细节之毛何存呢。这次成功,再次证明了原则的重要性。

  如果事情搞砸了,他可以边喝茶、边大谈特谈原则的必要性:原则没错吧。正是因为忽视了我的原则,你们才迷失了方向。你们要亡羊补牢、深刻反思。这次失败,再次证明了原则的必要性。

  重原则,必然导向官僚和僵化。根据做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的人数之比,能简单判断出一个企业的官僚化程度。官僚化,这里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一个毫无官僚气息的组织,只是一群散兵游勇,没什么战斗力。但一个过度官僚化的组织,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毫无生机和创新。重原则的人,往往不做具体的业务工作,这样的“管理者”多了,原则代替了业务,战略代替了行动,规划代替了细节,企业的忽悠能力直线上升,而生产力一定大幅下滑。

  原则,本来是事后总结,是未来行动的提醒和纲领。如果夸大原则的作用,讲原则变成管理者的主要工作,这样的原则,必定成为实际工作的阻碍。就像小说鉴赏家、电影评论家,分析以前的名片巨著,得出了一些普适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容易成为热点,成为大众口头禅,任何人都能鹦鹉学舌复述出来。只有非常少的人能成为导演、作家,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人能创造出经典。世间有几人敢厚着脸皮对大导演、名作家说:你们的成功是因为我的原则,没有我的原则做指导,你们将无法创作。

  世间研究IBM、苹果、谷歌、腾讯、海尔、阿里的专家学者,肯定比这些公司的历任管理者总和还要多很多。专家们归纳出的成功原则,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原则如果真这么神奇,世间为何只有一个乔布斯、一个马化腾、一个马云呢。唾沫横飞的传道者们,有谁能做出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大小的谷歌和海尔呢。连传道者自己都无法亲力亲为的所谓原则,又有几分可信度呢。总不能说,原则本身没有问题,行动者才是问题。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说明原则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呢。

  孔子说人生有三戒,最后一戒: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当一个人逐渐老去,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战斗精神,这个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讲道理、讲原则,而且讲出来的多是大道理、大原则。讲述者本是好意,希望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指导他人未来的人生。既是好意,为何孔子不赞同呢。因为好意的背后,除了有好心,也有慢心,自以为是的傲慢之心。讲述者的人生未必成功、成功也未必合理、合理也未必有指导意义。基于这么多变数提炼出来的人生原则,能有多少指导意义,又怎能保证放之四海而皆准呢。

  同样道理,当一个企业开始有太多人讲原则、讲道理。而且原则越讲越根本,道理越讲越空洞。西装革履的思考者越来越多,撸腿挽袖的行动者越来越少。虽然都有好心、都是好意,但是必须警醒的是,这个企业已经老之将至,离死不远了。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