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打卡的本质

来源:解志愿时间:

员工管理:打卡的本质

朋友苍劲跟我们讲了一件事。说前不久,他们公司一名员工早上睡过了头,因为住的地方离公司比较远,路上又堵车,无论乘坐公交车还是出租车,都赶不上8点30分的上班打卡时间。情急之下,该名员工花了40多元钱,坐了一辆摩托车赶到公司,赶到时正好8点28分。

这位员工如此做,并非出于对制度的敬畏。因为公司规定迟到是不罚款的,只罚站一小时。但公司有一条明文规定:一年内累计迟到3次及以上者,当年内不能晋升。

考勤是很多公司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很多企业为此想出了各种招术,严禁代打卡,指纹打卡等,无不用所其极,但迟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处罚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原来正常的管理制度,常常成了怨声载道的小道消息漩涡中心。

抱怨之余,很多员工都会提及在一些工作弹性较大的企业,上班、下班都不需要打卡,比如,在百度这样鼓励创新、提倡平等和自由精神的公司,员工可以上网聊天,可以和同事分享零食、端着咖啡谈天说地,即使某个项目搞砸了,也不会被公司炒鱿鱼。

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所有的管理制度,实质都只有一个:保证公司运营目标的完成。而不同的管理制度,包括打卡制度,背后有一条共同的逻辑,那就是老板的管理导向。

在打卡严格的企业,往往是工作创新要求不太高的行业,老板严格打卡制度的出发点,并非单纯强调你人员的到岗,更不是不顾人情地非要处罚谁,而是通过严格的打卡制度,传达给员工一个信息:我看重的是秩序,因为有良好的秩序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

而在一些创新型公司,甚至根本不用打考勤。上司只问你什么时候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有专门负责考核工作进度的工程师,把每个任务分解成具体指标,再根据完成进度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分数,得分将直接影响员工的福利待遇及技术职称的调整。这同样是向员工传达一个信息:我看重的是绩效,因为绩效才是企业运营的最终结果。

既然打卡的本质在于传达老板的管理价值导向,那么,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重人治而非制度,是否是合理的?

组织的管理是相通的,军队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在秋收起义时,*就向部队提出了“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的要求。此后不断地总结补充,到了1947年,形成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这几条简单的规定,使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一开始,就与旧军阀和土匪完全区隔开来,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新组织规范。

企业也同样如此,无论大小,企业的制度需要传达的是管理者的价值导向,目的在于能让所有组织成员形成共识——这是组织区别于个人自我管理的关键。因此,所有的制度,不在于严苛和形式,哪怕是再稀奇古怪的制度,也一定有可行之道,只要你能坚持、坚定地执行。

人不怕性格怪,就怕没性格。我观打卡制度,烙上的也就是企业的性格。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本站员工管理栏目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